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681次
——记2014年常州市小数年会活动
常州市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年会1月9日在武进区刘海粟小学举行。金坛市2014年潜力教师团队所有成员、2014年年会论文获奖者及部分学校骨干教师参加了会议。虽然会场外寒意袭人,但会场内群英荟萃,暖意融融,气氛热烈!
围绕本次年会的主题“构建面向每一个孩子的数学教育”,活动主要分三个议程进行。
精彩课堂 为我们指明方向
活动第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分享展示,由教研室马伟中老师主持。分别由常州市刘海粟小学的 姚华 老师执教《确定位置》、湖塘桥小学的 王佳栋 老师执教《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常州实验小学 张彦 老师执教《笔算两位数乘两数》和觅渡桥小学 丁小燕 老师执教数字化学习研究课《圆的周长计算》4节课。
姚华 老师从建模的视角构思教学设计。他以身边的数学“座位”引入,在生活情境中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明确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应用于生活。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课中, 王佳栋 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根据研究提示,动手分一分、剪一剪、拼一拼,根据学生的展示和教师的追问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建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透析了关系背后的本质。
张彦 老师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在读懂新教材的编排意图、读懂教材的结构意图、读懂学生认知现状及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借助学生已有的口算和笔算经验,组织学生迁移、尝试、比较、归纳和沟通,展开探究笔算的活动。特别是在探究第二层积的定位过程中, 张 老师通过资源对比呈现,引导学生理解笔算的思考过程,建构清晰的认知结构,再通过错误资源的理性分析,着重理解“24”的位值原理,通过移位、相加,自然呈现出0的省略过程。整节课在充分尊重学生实际学情的基础上,做到了关注知识的自然生成,尽显课堂分享品行的养成。
丁小燕 老师通过独立思考、互助、互评、交流,甚至提出可以在独立完成后去借鉴修改,每一位学生都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得孩子们的思维共振,感情共鸣。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虽然是不同课题的四节课,但却实实在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知道了我们的课堂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迈进。正如潘小福院长指出的优化课堂结构一样:有向开放的问题,个性化的自主探索,结构化的资源呈现,序列话的互动交流,自主化的思维完善。这些都是我们的课堂所需要的。
经验分享 让我们放飞梦想
活动第二环节是学术讨论与经验分享环节,由常州实验小学 张祖润 老师主持。
省小学数学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湖塘桥中心小学 王佳栋 老师在谈参赛感悟中谈到“每一次都要带着摄像机把自己的课录下来”,常州实验小学 张彦 老师指出“团队的力量”和“专家的引领”,“半个月磨课13次”等等,两位老师的经历再次证明了鲜花与掌声背后付出的是艰辛和努力,有梦、有理想、有目标并能付诸行动的人才会有收获。
全国论文一等奖获得者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朱敏 老师《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交流汇报,与老师们一起分享了自己的写作经历,给我们深深的启迪:成功是逼出来的(新东方俞敏洪)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想让教师的工作给你带来欢乐。使每天的上课不致变成单调乏味的苦差,那就请你把每个教师引上进行研究的幸福之路吧。”我想说:教研是沃土,只要不拒绝发芽,种子总会长成大树!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吧!
回顾过往 让我们展望2015 相聚2016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周志华副校长主持了活动第三个环节——颁奖与总结环节。
理事长、副理事长为2014年年会论文一等奖者获得者颁奖后,由常州市小学数学教学委员会理事长潘小福院长做总结报告。他回顾了常州数学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充分肯定了常州数学学科建设获得的成绩,特别肯定了金坛地区这两年在省、市乃至全国取得的成绩。他希望学校能以课程基地建设为抓手,明确学校课程建设的方向;能以课题研究为切点,夯实提高学校教师专业发展成长;能以常州课型特点为方向,打造教师课堂风格。最后他还对2015年小数会工作提出了设想:围绕目标,打造课程特色、立足发展,促进教师成长,愿常州数学学科发展越来越好。
收获的成绩是对我们的激励,作为金坛市小数潜力教师中的一员,我想,我们的梦想应一如既往,有梦就有希望。经历了这场“饕餮盛宴”,在以后的日子,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专研。要学习的路很长。所以,我们要对教育教学充满信心和希望,让我们一起展望2015,相聚2016!
(水北小学 周月霞 供稿)
昨天访问: 5167 | 今天访问: 6354 | 本月访问: 37955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8121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