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678次
——金坛市小数课题组2014年春学期第三次活动侧记
春意逐暮,夏日渐至。4月30日下午,金坛市小学数学江苏省教研室第九期立项课题《依托苏教版教材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课例研究》课题组所有成员齐聚汤庄小学,围绕“图形的运动”展开为期半天的课堂观摩和主题研讨活动。
镜头一:课堂观摩
首先分别由汤庄小学的 王和芳 老师和白塔小学的 张晨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节精彩的展示课。 王 老师的课基于学生的前经验,从学生学习的生长点入手,围绕三个板块展开教学:一、直观观察,唤醒生活经验。首先通过观察和模拟转杆的打开和关闭,在比较中认识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其次在操作中感悟旋转三要素。用铅笔模拟钟面上时针的旋转,操作中,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全面体验和认识旋转三要素;最后在抽象中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特征。二、自主探究,积累操作经验。可以拿三角板转一转、也可以先想想旋转的过程再画,画完后说一说自己的画法。 王 老师在巡视中注重收集结构化资源,通过序列化对比,学生个性化完善画图经验。三、联系生活,提升活动经验。借助信息技术,动态呈现基本图形旋转后形成的美丽图形,感受其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为后面利用图形变换自己设计、制作图案做了孕伏。
张老师在课前围绕“图形的旋转”一课如何实现帮助学生积累(应用)数学活动经验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和研究,旨在通过本课教学帮助学生积累几何操作、几何推理和动态想象的数学活动经验。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足学生操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做中学,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转铅笔、转三角尺、转小旗……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悟旋转的特征,对旋转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除此之外,张老师还借助教具方格图,让学生想一想、摆一摆、转一转,使问题变得直观、形象、生动,学生轻松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同时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方法指导,积累了一定的几何推理和动态想象经验。
镜头二:主题研讨
展示课后由课题组部分成员开展了关于“图形的运动”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
首先由直溪小学的汤玉平老师对“图形的运动”不同小数教材版本的比较分析进行了梳理和介绍。汤老师先从学生角度和数学发展的角度解析图形的运动的概念,接着对苏教版、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不同版本中有关“图形的运动”分别从教材的编排特点、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了横向比较,然后围绕三方面图文并茂地为大家介绍中小学教材的纵向比较:“图形的运动”在中小学是怎样编排的、“图形的运动” 在中小学的课标要求是什么、“图形的运动” 在中小学教材中的呈现方式是怎样的。通过比较,让我们对“图形的运动”教学体系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感悟,中小学都要注重生活实际学习新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世界进行学习,要与原有的认识为基础建构新知,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认知基础出发,理解新内容,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随后社头小学的温育华老师为大家作了学生在“图形的运动”认识时的错误与归因分析,温老师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苏教版教材中关于“图形的运动”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目标,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从以下六个知识点分析典型错例,提出困惑: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将一个图形一次平移、图形的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图形的旋转、图形的多次平移(二次)、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最后温老师针对上述类型的问题提出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习操作中思考、帮助学生建构对应的数学思想和有序思考的方式。
接着由唐王小学的周国俊老师为大家解读教师在“图形的运动”教学时的困惑和应对策略。周老师首先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提出并分析教学“图形的运动”时的几点困惑:钟摆的运动是旋转吗?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按2:1放大还是缩小?这几个问题的抛出得到与会老师的一致共鸣。接着周老师为大家支招:策略一:结合生活经验,在观察与比较中认识图形的运动;策略二:借助操作经验,加深对图形运动的认识,帮助学生体会变换的特征;策略三:注重从变换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图形、设计图案;策略四:在解决问题中注重“ 图形的运动 ”和相关知识的联系,发展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殷雪梅小学的芮婷老师紧接着为大家汇报了《图形的旋转》一课的前测调查报告与启示:关注前经验,找准生长点。芮老师课前随机抽取本市两所小学四年级100名学生,针对《图形的旋转》这一课例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开展教学研究的前测,旨在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已有经验、思维水平、学习习惯和学习情感等方面的情况,以其对本课教学设计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报告中芮老师从学生基本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学生已有水平的调查、学生已有学习能力的调查(学生会画旋转90°图形生长点的调查)、学生目前学习状态的调查四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王和芳老师的这节课为例展开课堂解读、分享调查启示。
最后白塔小学的张晨老师结合自己的课例,从几何操作、几何推理和动态想象三个板块谈如何实现帮助学生积累(应用)数学活动经验。张老师先向大家介绍了基本的数学操作经验应包括几何操作经验、数学表征工具的直接操作和数学公式和符号的直接操作三方面内容,接着着重分析了几何操作经验、几何推理经验和动态想象经验的内涵,以及他是如何设计本课教学以帮助学生积累这三方面的数学活动经验的一些做法。
窗外夕阳西下,紧张而充实的四个小时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场“图形的运动”的饕餮大餐,课题组成员带着沉甸甸的收获,揣着梦想,向经验更深处漫溯!
殷雪梅小学 芮婷供稿
昨天访问: 5167 | 今天访问: 6345 | 本月访问: 37946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8112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