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583次
——小学数学关注学生运算能力教学研讨活动侧记
秋天,象征着成熟,意味着丰收。10月31日,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我市全体五、六年级数学老师齐聚在城西小学阶梯教室,围绕“关注学生运算能力”这个主题,分两个版块,展开教学研讨活动。
版块一:计算教学 课堂观摩
首先,由白塔小学的 贺春华 老师和茅麓小学的 王瑾 老师分别为大家呈现了两节计算课。
第一节课是 贺春华 老师执教了五年级上册的《小数加减法》。本节课, 贺春华 老师充分把握学情,基于学生已有的运算经验,将教材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进行了整合。首先,通过创设“买文具”的情境,将学生带到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接着,在重难点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列竖式尝试计算。通过三次学生作业展示,结合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逐渐帮助学生从初步的自主感悟上升到具体认识,学生教成功地自主发现了小数加减法笔算的算法和算理。
第二节课是 王瑾 老师执教了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以整数》。本节课, 王瑾 老师创设了“马小跳”一个灵魂人物,带领学生走进数学课堂。在提出问题之后,同样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究。通过三次学生作业资源的展示,结合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探索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两种算法和算理,再追加了两个递进性的练习设计,学生在练一练、说一说的过程中真实体悟到本课计算的“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位老师都能关注学生已有的运算经验,并立足学生的知识经验,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做到“三让”: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算理让学生自己发现;算法让学生自己总结。练习设计有趣,层次分明,真正做到了“重探究、精练习”。
版块二:专题讲座 探讨交流
课后,研训中心 陆卫英 老师,带领所有与会人员针对两节课,围绕“关注学生运算能力”这个主题展开了三个层次的探讨。层次一:今天的课堂有了什么样的变化?层次二:课堂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变化?层次三:课堂还可以有怎样的变化?
首先, 陆 老师针对两位老师展示的两节研究课,从前测分析到课堂片段,做了深入的解读。她强调:计算教学,我们应该更关注过程的教学,重在探究,重在交流,重在让学生自己发现、总结,最后学生的运算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升。而不是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对运算法则的记忆、运算过程的重复训练上;接着,结合课程标准以及近年常州地区数学抽测样卷的分析,她提出:课程标准的研究和社会背景的现实都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运算能力,更多的关注计算教学的过程。最后, 陆 老师就“关注学生运算能力”这个专题指出了今后我市研究的大方向:一、通过专题教研活动,树立教师正确的教学观;二、凭借区域统一命题,引领教师关注教学过程;三、结合学生素养活动,出台运算能力达标标准;四、引领一线教师上位思考并落实于常态课堂教学,暨探究怎么教比关注教什么更重要,理解怎样学比知道学什么更迫切。
如果说两位年青老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研究, 陆 老师的一个多小时的讲座则是一种引领,相信今天的活动之后,带给五、六年级数学老师更多的是再思考与再实践。同时,感谢城西小学对本次关注学生运算能力教学研讨活动的大力支持!
茅麓小学王瑾 撰稿
昨天访问: 5167 | 今天访问: 6317 | 本月访问: 37918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8084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