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让新知自然地“生长”

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561次

—小数课题组2013春第四次活动暨潜力教师团队教学研讨活动侧记  

66日下午,我市小学数学省教研室第九期立项课题《依托苏教版教材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课例研究》第四次活动在薛埠小学举行,市小数课题组全体成员,市2012-2014潜力团队教师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  

第一议程——课堂教学 展示风采   

分别由薛埠小学的周国芳 老师和白塔小学的 贺春华 老师带给了我们两节精彩的研究课。 周 老师执教了四年级下册的《折线统计图》。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三次比较来进行:第一次是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较,在这次的比较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更能反映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第二次是两幅折线统计图的比较,学生在比较过程中体会折线统计图中的一格可以表示多个不同的单位;当出现的数据都集中在一个比较高的数值时, 周 老师进行了第三次比较,学生通过两幅折线统计图的对比发现数据都比较高时,可以将折线统计图的部分数据省略。通过三次的比较,学生脑海中自然的“生长”出了折线统计图。  

 贺春华 老师执教了五年级下册的《复式折线统计图》一课, 贺 老师通过选拔队员参加跳绳比赛这个问题情境作为载体唤醒了学生对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经验,随之抛出问题:哪天两人相差的最多?哪天相差的最少?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有了将两幅图合并的需求。整个教学过 程贺 老师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建构,独立完成合并过程,并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将经验显性化,使每个学生在这个活动中能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经验,从而感受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势。随后的练习中,首先选择了5—9岁男女生身高情况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引导学生推测10—12岁男女生的身高情况,让学生感知推测时不仅仅要考虑相关数据的变化规律还要考虑学生的生长等因素。其次设计了小红体重的单式折线统计图到加上标准体重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比较,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越性,再次展现出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魅力。

   

   

第二议程——讲座学习 理论引领  

直溪小学的 汤玉平 老师做了《如何认识“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的课题讲座, 汤 老师结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个领域的教学实例谈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认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必须依靠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的支撑,只有充分经历过程,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才能不断积累和丰富,数学素养才能不断形成。其次使学生获得并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不仅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数学教学发展的标志。第三,使学生获得并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关键是设计、组织好每一个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从“经历”过程走向“经验”。

  

第三议程——辩课研讨 智慧分享  

 谢桂荣 老师主持了随后的研讨环节。 谢 老师风趣幽默的语言给大家创设了积极研讨的氛围,首先由两位执教老师为大家分享了这两节课的成长历程,他们都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谈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教学得失。在辩课环节中,陈国俊、 周国俊 老师结合今天两节课例中的片段,谈了教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几次比较,他们是如何在比较中认识折线统计图特点的; 毛月华 老师专门针对 周 老师执教的《折线统计图》一课中的第二次比较谈了自己的感受与体会;随后研训中心 陆 老师结合这两节课,指出教学中要从“数据本身的读取”“数据之间的读取”“超越数据本身的读取”三个层次,引导学生积累数据研读;并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成的不同的课堂资源,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助交流让学生个性的学习得到凸显,从个性的交流中走向共性。当下的我们的数学课堂,关注过程,不仅仅关注双基目标的落实,更要关注四基的渗透和积累。

  

精彩的活动让大家受益匪浅,但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回味与思考,关于学生活动经验的研究,这不是开始,更不是结束,我们将会走的更远!  

  

水北小学谢云 供稿  

昨天访问: 5167  |  今天访问: 6321  |  本月访问: 37922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8088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