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577次
——2013年常州市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研讨活动侧记
又到一年复习时, 5月24日 ,常州市2013年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研讨在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举行,来自常州市小学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各辖市区小学数学教研员及教师代表300余人参加了活动。市教研室周怡和副主任也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本次毕业复习研讨本着“在创新应用中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的研究主题,活动分以下几个议程展开。
课堂实践:在探索中前行
上午首先观摩了华罗庚实验学校 许云平 老师和水北小学 谢云 老师带来的两节精彩纷呈、各具匠心的总复习课。 许 老师执教的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本节课按照“公式、推导、联系、应用”四个流程展开整理与复习。 许 老师精心设计了课前作业单,用列表的方式帮助学生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和推导过程从记忆中提取出来,在随后的课堂交流中鼓励学生走上讲台自主介绍、演示、评价、还学生复习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 许 老师抓住平面图形面积间的联系这一关键,指导学生在实践和交流中自主建构了平面图形之间的网络结构图,经历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数学辨析过程。整节课以“转化”为“泉眼”,重视数学思想在知识的认识和应用中的体验和深化,在最后的创新应用环节,精心设计的练习更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再次感受到了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谢 老师执教的是总复习中的一节综合应用课《住房的变化》,本节课在尊重教材意图的前提下,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拓展重组,整个结构分成三块:住房面积的变化、房价的变化以及得房率的对比。本课以住房的变化为主线,让学生完整地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 谢 老师在课前安排了相应的调查、访谈等活动,收集了相关数据,课堂上则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别用折线、条形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另外,本课的一大亮点是以数据分析为抓手,培养学生的统计推测意识。在分析过程中,注意将“比例尺”、“百分数”、“组合图形的面积”等知识综合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沙龙研讨:在思考中成长
课堂观摩之后的沙龙研讨由金坛市研训中心小数研训员 陆卫英 老师主持。 陆 老师首先对在复习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盘点和分析,对区域采取的相应举措进行了回顾。接下来,就如何“在创新应用中促进自主建构”这一主题,华罗庚实验学校、金城中心和华城实验小学三所学校的六年级老师代表进行了交流探讨。上课的 谢云 老师率先发言,她结合着自己的执教意图交流了自己对复习认识上的蜕变;华罗庚实验学校的 马金花 老师对《平面图形的面积复习》一课作了深度的解读,认为本节课上,知识从课前学习单中得到了生成和明晰,知识间的联系在实践和交流中得以建构和内化,数学思想在认识和应用中进一步体验和深化;华罗庚实验学校的 王志伟 老师则交流了自己执教同一类型复习课《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的思考,认为这一类知识的复习均可采用“公式——推导——联系——应用”这一流程,能更有效地提高复习质量;这一观点得到了华罗庚实验学校 朱敏 老师的认可,她基于“图形的测量”这一知识板块的复习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复习应充分扩展学生的主体空间,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按“创设情境,引领回顾——梳理归网,主体内化——综合应用,整体提高”这样的复习模式展开;华城实验小学的 于荣华 老师和金城中心小学的 唐中华 老师则基于“数的认识”和“式与方程”这两个知识板块的复习规划、实践与思考分别与大家作了交流。他们从教材体系的再认识、教材习题的前测等方式开展了系列的研究,金城中心的 尹美霞 老师还对此进行了“一课三磨”的课例研究,热烈的研讨犹如一场酣畅淋漓的头脑风暴和智慧碰撞,也激发了在场听课老师的共鸣。最后, 陆 老师真切地希望本次研讨能给六年级数学老师带来一丝启示,能在后续的毕业复习教学中处理好复习的“理”“ 联”“练”“用”的关系。并提出:“复习,为了更好地出发!”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境界,更应该是一种行动!
协作交流:在分享中学习
下午,来自常州大市四所代表学校的老师作了复习课校本经验交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课程部主 任马美南 老师作了题为《小学数学复习整理教学的长程规划与实践》的发言,指出小学毕业考试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第一个小小的驿站,固然有着很重要的节点意义,但是提升整理复习的育人价值不应该只是六年级老师的事,也不应该只是在六年级临近毕业才做的事。毕业复习的整理,应形成整体视野:一二年级有意识地渗透、三年级有目的地教方法、四年级尝试运用方法、五年级掌握方法形成策略、六年级综合运用培养意识。常州市运村小学的 鲁小丽 老师则从精致管理,务实工作;精细培育,切实配合;精心组织,扎实研究;精讲多练,踏实教学四个方面介绍了小规模学校的毕业复习策略。金坛市华城小学孙保华副校长做了《加强复习练习设计,提高毕业复习针对性》的发言,指出要加强练习设计,改进备课方式,让复习充满生长的力量,只有孩子的成长,才是老师最大的成功。常州市兼职教研员局前街小学的 周志华 老师为我们总结了《 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的课型》,她提出,复习课课型可以有:知识梳理型、专项应用型、综合应用型、专题指导型、策略指导课、试卷讲评课等。她深入浅出地分析让与会教师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复习课堂,拓宽了大家的视野,让教师们收益匪浅。
专家引领:在阳光中出发
最后,省特级教师、常州市教研室潘小福副主任总结发言。潘主任首先肯定充分肯定了今年小数毕业复习研讨的活动价值,他提出:以一个区域承办、引领区域学校探索并优化毕业复习教学策略是近几年来常州市小数活动组织的“第一次”。本次活动折射出金坛小数教研方式的转变,金坛小数教师思维方式的转变。第一:价值深远。他肯定了金坛市研训中心小数学科近几年来对毕业复习的“定向、系统、连续”的研究过程,扎实有效地带领区域老师进行了复习方式的转变和创新复习策略的研究。第二:形成特色。活动中的两节课堂教学均能顺着学生的思维展开去,充分展示了学生丰富的学生活动,凸现了常州小数课堂教学特色。第三:整体架构、促进分享。对一类知识的复习进行了结构化研究,使复习过程融知识、技能、思想与经验为一体。第四:主题凸显,实践坚持。“在创新应用中自主建构”的主题复习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落实在扎实的教学行动中;长期重视小数课堂练习设计的针对性,这一点在毕业复习中更为重要。
接着,潘主任又高屋建瓴地给小数毕业复习提出了宝贵的复习教学建议和实实在在的教学策略:1、要加强对毕业复习“立意”的研究。复习不仅仅是为了毕业成绩,复习本身是为了让生命过得更美好,不是为了制造生命的灰暗;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尊重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进步,在创新应用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2、要重视做好总复习的整体规划,以校为本,合理走过每一届毕业复习的“内容——专题——综合”三个阶段,协作分享,创造性地工作。3、让复习课生动起来,创新复习课型的研究,形成校本特色练习集。生动能改变我们的质量,也将改变孩子的质量。4、逐步精确化地评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例如六年级的口算达标训练,可以从期初开始执行,分层达标,在“公布内容、公布标准、公布方式、自主申请、允许有差异”的指导下、有计划地执行,让精确化地评价走进日常教学。5、加强复习中练习设计的研究。要精选习题,备课中做到“教师做十题,学生做一题”“尊重差异、合理定位”“一个不能少、个个不一样”……“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潘主任的发言让在场的老师们深有感触,豁然开朗。
正当复习时,不妨“回望来时路,寻找更多的风景”,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向着明亮那方,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出发……
(供稿:华罗庚实验学校 朱敏)
昨天访问: 5167 | 今天访问: 6298 | 本月访问: 37899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8065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