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583次
2013年2月28日 下午,朝阳小学的阶梯教室内座无虚席,全市各小学五、六年级的数学老师相聚在此参加了2013春学期金坛市小学数学五、六年级前期抽测分析暨期初教材分析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分两个议程。
首先由朝阳小学的 吴荣强 老师执教了一节《合理选择 灵活计算》的数学拓展课。课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计算方法,为接下来的灵活计算做好铺垫和准备。课中,教师针对计算的几种方法(口算、简算、笔算)精心设计题组让学生尝试灵活计算,当学生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后,教师组织学生深入交流,重点探讨“怎么算的”和“为什么选这种方法算”,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算法,把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有效融合,让学生感受到可以根据数字特征、是否符合运算律和运算性质选择计算方法,为接下来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做准备。最后, 吴 老师精心选择了一组蕴涵多种计算方法解决的实际生活问题的素材,交流解决中,学生感受到在解决问题时也需要根据问题情境、计算结果来选择计算方法,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新视角。
接下来,市研训中心小数研训员 陆卫英 老师就2012 秋学期五年级期末、六年级期中两次抽测情况向全市五六年级的数学任课教师就“具体数据”“经验提炼”“问题交流”“教学对策”四方面向与会教师作了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她一方面建议与会教师能从试卷分析的数据中反思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也对后续的小学数学高段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忠肯建议:(1)重视习惯,培养审题能力。(2)重新认识,培养运算能力。(3)思维训练,提升综合应用能力。(4)理解操作,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5)纸笔训练,提高课堂作业实效性。(6)“两端”群体,关注中缩小差距。(7)把握方向,培养自主命题能力。两个半小时的抽测分析,与会教师们都在认真倾听着、交流着、思考着,也收获着。
本次活动,全市五六年级数学任课教师(170名左右)基本全员参加了分析研讨会的全过程,研讨会还吸引了一些城区学校的低段数学教师的参与。活动给我们留下了精彩,也引发了思考。《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能够寻找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领会本次研讨会议的精神,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在我市小数学科计算教学中,普遍偏重于基本的计算技能的掌握与运用,而对根据参与运算的数据特点灵活计算,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选择算法没有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有一些计算教学的价值取向甚至背离了数学教育的主旋律,限制了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一些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往往通过了解学生运算技能的达成度,从而简单分析运算能力在学生个体上的表现,这样的评价方式,直接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计算规则的应用(简单计算)关注度过高、过偏,使计算教学走入单一、机械的误区,也直接导致学生在计算中过多关注正确率,却不注重整体分析计算问题,从而形成班级群体学生运算技能发展水平不一,个体间差异大,运算能力弱,会算不会思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通过本次分析研讨会,我们在反思:对于计算教学,什么是更重要的?如果还是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计算本身,在课堂教学中把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教学,显然是不够的。因为相对于计算的熟练程度来说,寻找解题方法,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工具进行计算,真正做到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显得更为重要。
朝阳小学 吴荣强供稿
昨天访问: 5167 | 今天访问: 6383 | 本月访问: 37984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8150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