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546次
2012年11月16日 至18日,第15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在太湖明珠无锡隆重举行,我市五十多位小学数学教师和领导在市研训中心房小科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为期3天的教学观摩研讨盛会。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中观摩了13位特级教师、全国赛课一等奖获得者的精彩课堂,聆听了睿智生动的专题报告,感受着不同的现代经典课堂的精彩。 (部分青年教师活动心得体会见附件)
一、精彩与经典的观摩课
本次活动,一共开设了11节观摩课,每位名师都用自己的智慧诠释着理想课堂,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展现了一堂堂经典难忘的课堂。虽然他们风格各异,但都体现出对学生的充分尊重,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整个教学过程是极具亲和力、人性化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而这一切正是学生潜能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张扬的前提。
蔡宏圣老师站在数学史的高度教学《认识负数》,从现象挖掘本质,由例子抽象成数学。借助身高,进行了一系列对比,让学生清晰感觉到,标准在变,比较的结果也会变。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得到了表示正负数的方法,认识到正负数是一对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王昌胜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他的课堂教学设计独特,以无量角器冲突引领着学生层层思考,经过探索发现,终于和孩子们一起“发明”了量角器,回到了认知的本源,让学生自己学到了知识。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执教的《指尖上的数学》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虽然不用课件,没有教具,一支粉笔一堂课,但是他从数学趣味的角度切入并启发学生,运用手指尖进行数学游戏和教学。看似无意其实有意,看似自然其实用心。华老师的课堂充满乐趣,洋溢着浓浓的数学味道,听华老师的课是一种幸福的享受!
“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颠覆传统,紧紧抓住等量关系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起了桥梁。在他的课堂上,处处都是智慧的提升,处处都是欢乐。通过一系列的数学体验活动,让学生一次一次地突破了学习的难关,使学生对方程有了深深地理解,真正明白了方程的含义。
潘雪琪老师执教的《秒的认识》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体验了秒,给人一种音乐课的感受,有合奏还有独奏,有钟声还有掌声,还给孩子们活泼、生动,充满童趣的课堂。让人深深感受到体验的魅力,自悟的精彩、开放的教学设计、完美的细节处理、美丽的课堂生成,都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二、经典又精辟的专题报告
如果说听名师的课经历着自主学习、智慧分享的快乐,那么聆听专家的报告则品读着高屋建瓴、专业引领的厚重。
郑毓信教授的《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郑教授特别指出,除去数学与教育方面的一般要求,数学教师还应具有自己的特殊技能,这就是“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善于举例;善于提问;善于比较与优化。三项基本功不是完全独立,互不相干的,三者之间存在着十分重要的联系。他提出,要通过适当的举例与提问促进学生的总结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比较、不断优化,让优化成为数学学习的基本形式。郑教授结合丰富的一线数学教学案例,具体分析了数学教师的三项基本功,诠释了小学数学教育的新理念。
华应龙老师的《我就是数学》。华老师的报告抛弃了枯燥的理论阐述,用通俗易懂的实例,给大家讲述“我就是数学”的内涵。他从心底里酷爱数学,喜欢学生,把自己完全融入数学。他用数学修身,育人,立命。因此,华老师的课堂显得那样轻松和谐。华应龙老师的报告给我们以震撼,“我就是数学”,表现了他对数学教育教学的理念、智慧、追求和境界。
此外,还有张齐华老师的《漫谈数学活动经验》、闫勤老师的《今天的课堂追求什么》、徐长青老师的《改善教的方式让孩子快乐地学》、刘德武老师的《创造性使用教材》。六场报告既有理论的高度,又结合具体的实例,折射出大师们的智慧。
三天学习紧张而充实,现代与经典带来的不仅是激情与震撼,还有启迪与思考,更有收获的欢畅。品味现代与经典的完美结合,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让我们强烈感受到:只有多学习,多研究,我们才会有真正的发展和收获!
(汤庄小学 朱小燕 供稿)
昨天访问: 5167 | 今天访问: 6306 | 本月访问: 37907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8073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