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一场冬雨一场寒  一次研讨一次明

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673次

——记2012年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研讨活动  

 2012118 下午,在市研训中心的组织与指导下,金坛市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研讨活动在城西小学举行。屋外虽冬雨绵绵,但城西小学的阶梯教室里却暖意浓浓,来自全市各小学近百名数学教师齐聚于此,共同探讨小学数学口算教学的突出问题。  

活动中大家观摩了城西小学的郑苏霞老师执教的三年级《口算加减法的整理与复习》和河头小学的田恬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两节课,两节展示课的巧妙设计和精彩演绎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郑苏霞老师执教的《口算加减法的整理与复习》是基于教材,自主开发的一节阶段口算类型的整理复习课。教学中以旧引新,以新延伸,让学生在大体系中明晰算理、沟通算法、提升能力。郑老师首先通过猜数活动导入新课,为本课的整理复习积累了素材,然后引导学生主动回忆口算加减法的知识,经历口算加减分类和整理的过程,从而形成较为系统的认知结构。最后通过四个趣味练习,进一步操练如何正确地进行加减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老师通过题组来练习,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的口算加减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田恬老师执教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充分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展开的典型性的口算算理课,注重算理的理解与算法的总结,突出了是计算能力的培养。本节课田老师主要把握四个关注,明晰算理本质。1.关注新旧联系,合理设计复习,为新知做好铺垫;2.关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巧设情景,凸显了学生的表述能力;3.关注练习设计,形式多、有趣味,让不同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4.关注算理与算法的理解与疏通,寻求两者和谐统一。总体说来,田老师能本着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的教学理念,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重视他们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努力使学生从探索中去自主发现。

  

课后,研训中心的陆卫英老师结合口算教学研讨的大背景,对这两节课进行了全方位的点评。田老师的课,启示我们要关注平时身边的口算、计算课。比如: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从一图两式到一图四式,然后从一步加减到两步连加连减,要帮助学生理清算理、掌握算法,尤其是第一学段中那些典型的口算类型的课,更要处理好算理与算法的关系,要循理入法,促进算理与算法的融合。郑老师的课,从另一视角启示我们平时基于单项口算训练的基础上,还要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在教材的基础对多种口算方法进行整合提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陆老师还建议,基于第一学段学生的现有水平,我们要围绕一个主题或在一学期里设计一到两次这样的整理与复习的课来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

  

活动的最后,研训中心房小科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本学期口算调研的组织阅卷工作,以及抽样后的具体数据分析与思考。他指出:1.校与校之间,班与班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过大。他强调我们目前追求的理想状态是全市各校的口算水平能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保持均衡。既要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达到合格或良好水平,又要避免花费大量时间机械训练,刻意追求过高口算速度的现象。2.不能准确把握各种口算类型的重难点,也缺乏有针对性的措施。3.对学生口算能力形成及提高的规律尚缺乏清晰的认识。4.部分学校在校级层面,在教研组层面缺乏有效的口算经验交流与调研检测机制。口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事,应该渗透在平时的每一节课当中。他强调各学校每学期要有校级层面的过关检测,过关检测每一年乃至每一学期要有重点。房老师还建议,各学校要依托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算理算法的教法研讨”、“丰富学生口算形式的研讨”、“优化口算训练方式的研讨口算不同课型的教学研讨等活动。  

感谢城西小学对我市数学口算教学研讨活动的大力支持!

(城西小学 夏燕 供稿)

昨天访问: 5167  |  今天访问: 6298  |  本月访问: 37899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8065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