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关注数学活动经验,构建灵动智慧课堂

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559次

——记我市小学数学省立项课题组2012春第三次活动  

 413日,春意盎然,百花竞放。课题组12位成员及部分2012-2014小数潜力团队教师在课题主持人陆卫英老师和组长戴志洪校长的带领下,一大早赶到岸头实验学校,开始了为期一天的课题组活动。    

第一项议程——课堂观察。为了扎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第一节课,课题组和潜力团队成员们对岸头实验学校数学教师进行了随堂听课。接着由岸头实验学校的邹燕霞和后阳小学的周琴两位老师分别执教了三年级上册的《认识千克》和下册的《认识吨》。这两课时都是关于质量单位的认识,质量单位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非常抽象的知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所以学生们必须亲身经历之后才能理性的掌握这部分知识,这就需要让学生经过多方位的体验,两位老师通过课前调查,精心预设了有效而又有趣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千克”和“吨”的感性认识。 邹 老师设计了“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猜一猜”等一系列活动,首先 从比 老师和学生的轻重及比较同样大小的面包和果冻入手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出轻重,并用“掂一掂”的办法进行验证。接着出示一大袋面包和小袋果冻,猜测谁重,在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后,学生的意见出现分歧,引出“称一称”的需要,顺利过渡到“秤”的介绍。在学生认识了众多不同类型的秤后, 邹 老师着重介绍生活中常用的“台秤”,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并学会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归纳出“指针指着几,就表示所称物品重几千克”。在感知“1千克有多重”这一环节, 邹 老师设计了一系列有序而有效的小组活动:掂一掂1千克果冻有多重;掂一掂一袋大米的重量,想一想这袋大米有1千克吗,称一称验证猜想;掂一掂一袋盐有1千克吗,称一称几袋盐大约重1千克;“掂一掂,找出重量最接近1千克的口袋”,称一称验证,介绍袋子里分别装了哪些物品,分别有多少个;猜一猜1千克鸡蛋有多少个,验证。 邹 老师给学生提供众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他们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受了千克的实际重量,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周 老师执教的《认识吨》主要设计了四个模块的教学活动,具体流程如下:(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帮助学生复习相关旧知,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学习需要;(2)感悟体验,认识1吨,本课的重点环节,通过开展多层次的操作、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对新知的理解。老师针对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层次作了精心设计,分四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师生合作,初步体验1吨有多重。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操作、推算,明确这样的100袋大米的重量就是1吨,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关于吨的第一印象,同时也为后面进一步开展小组活动提供方法上的指导。第二个层次:小组活动,进一步体验1吨有多重。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进一步加深对1吨的认识,并借助不同的对象建立1吨的表象。第三个层次: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加深对“1吨”的认识。学生看图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物体分别有多少个正好是1吨,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1吨的表象。第四个层次:归纳整理,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明确克、千克、吨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认识这些质量单位时所采用的不同的体验方法。四个层次的学习活动设计精细,层层深入,帮助学生逐步加深对吨的认识;(3)练习应用,深化认识,结合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新知的理解;(4)总结质疑,拓展延伸,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

   

   

   

第二项议程——组际交流。首先由直溪小学的 汤玉平 老师主持了评课议课, 汤 老师首先对两节课谈了自己的感受: 邹 老师的课注重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精心设计数学活动,准备了大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帮助学生体验,构建数学活动经验。 周 老师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吨”,另外板书的设计也是课堂的一大亮点。接着岸头实验学校的 华国俊 老师分析了两位老师两节课共同点:1、体验性强;2、都尝试了分组自主活动教学,效果好;3、关注从儿童立场出发,帮助学生感知、理解。罗村小学的戴校长不仅对这两节课谈了自己的感受,还对第一节随堂课进行点评,他认为这节课中,岸头实验学校的 陈林 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值得低年级数学老师学习。评课期间,研训中心的 陆 老师、唐王小学的 周国俊 老师、社头小学的 温育华 老师、薛埠小学的 周国芳 老师都对两节课作了自己的解读。接着,大家结合自己的听课感受,进行了同题录像课观摩。  

第三项议程——讲座学习。由唐王小学的周国俊老师做了《例举有效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的课题讲座,周老师从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分类开始,着重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含义、分类和如何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并结合教学课例,谈了如何积累生活中的数学活动经验: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2、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3、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第四项议程——前期工作梳理,后期工作布置。首先由四个子课题组长介绍了本学期学校课题开展情况,再由核心成员分管工作进行汇报,最后研训中心的 陆 老师对前期工作点评,并提出存在问题和后期工作建议:1、加强理论学习,学习要从内隐发展为外显;2、进一步加强每位成员的自律、自控能力;3课题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的对接,教师的教学语言、学生的活动中体现课题研究方向;4、教学设计尝试基于教材,并高于教材展开个性开发,体现课题研究特色,凸显本课题研究比较独特的眼界和视角。

殷雪梅小学芮婷、后阳小学周琴撰稿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930  |  本月访问: 39257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9423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