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喜悦是生命的黄金

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482次

——小学数学省级课题组2012年春第一次活动侧记  

 222 清晨,春寒料峭,烟雨迷蒙。课题组12位成员在课题主持人陆卫英老师和组长戴志洪校长的带领下,一大早赶到儒林中心小学,开始了为期一天的课题组活动。我们是一群执着于“数学活动经验研究”的垦荒者,在经历一学期迷茫又稍显苦痛的求索后,龙年新春的第一次课题组活动的成功开展,让每一位成员内心都盈满了收获的喜悦与坚定的信心——喜悦是生命的黄金!  

上午,活动的第一项议程——课堂观察,课题组成员和儒林小学校领导、全体数学老师先后对儒林、岸头子课题组两位新教师的课进行了课堂观察。儒林中心小学腾 云飞 老师执教的是五上第一单元《整理与练习》的第一课时, 滕 老师以“羊村竞选村长”的情境为主线组织复习。先复习了方程和等式的意义;接着着重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辨析;从一组式子中找出方程后,例举一道方程的解题过程;过渡到等式性质的复习,随后进行了解方程的练习,重点指导学生对方程的检验;利用一组自编习题引导学生针对不同体型灵活选择解题方法,最后在完成教材中34两题的训练后,围绕本节课复习的重点精心设计了一组练习题,及时让学生巩固复习效果。 滕 老师年轻朝气、富有活力的教学风格使学生兴趣盎然、充满信心的完成了一节复习课的学习。岸头实验学校 杨露云 老师执教的六上第一单元《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因为施教对象是五年级的同学, 杨 老师由复习近期所学的方程引入教学。从游客的视角,给出“大雁塔的高度比小雁塔高度的2倍少22米”这一关键句,引导学生分析,谁与谁比较?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示意图示范,逐步归纳出等量关系;然后从被比较量已知到未知,过渡到用形如“ax±b=c”的方程解决“比几倍多(少)几”这一类的实际问题;针对这种新出现的方程形式,重点指导方程的解法,利用字母a代替2x,启发学生将ax看成一个整体来解方程;通过观察、对比适时总结方法;最后安排解方程、利用方程解决此类实际问题的练习。 杨 老师的教学风格细腻、理性,依托教材,紧紧围绕本节课的两个重点开展教学,课堂效益较好。

   

   

中午1230,课题组开始了下午的活动。  

首先进行的是第二项活动议程——评课议课,由岸头实验学校华国俊主持。当天的两节课是“式与方程”在五下和六上教材内容中中具有承接关系的两节课例,把这样的几节课例放在一起观察是小数课题组本学期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是当下几乎所有版本新教材一致的做法。长期以来,小学教学简易方程时,方程变形的依据总是加减、乘除运算之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到了中学又要另起炉灶,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来教学解方程。小学的思路及其算法掌握得越牢固,对中学代数起步教学的负迁移就越明显。因此,现在根据《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这就较为彻底地避免了同一内容两种思路、两种算理解释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今天 滕 老师的这节复习课就紧扣等式的性质,帮助学生构建解方程的思路体系。等量关系犹如列方程解题的拐杖,第二节课例中老师突出大雁塔的高度是与小雁塔高度的2倍相比较,其中小雁塔高度的两倍是被比较量,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对于学生直觉顿悟思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把握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所在。  

随着主持人的抛砖引玉,评课环节气氛热烈,渐入佳境……首先,至今仍耕耘在教学第一线的戴校长整体上谈了自己听课的观感:两位新教师都经过前期认真、充分的准备, 滕 老师的课充满教学激情,活泼而紧凑; 杨 老师的课沉稳、实在,紧扣教学重点,让听课老师有许多的收获;两节课也能窥知我市小学数学新教师的成长;接着对数学课堂、数学老师的专业发展抛出许多值得每一位数学老师思考的观点:借班上课不仅仅要备教材,更应该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学情;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给与学生探索、实践的机会与时间;教学中应该依据学生学情灵活调配练习的次序,促进学生思维的跳跃;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让数学离生活更近,同时又紧扣教学,不空泛、不虚浮……评课期间,儒林小学霍建春副校长、 刘小兰 老师也对两节课作了自己的解读;研训中心 陆 老师最后对两节课做了点评:两节课都贯穿着引领学生学习的情境主线,都贯彻了新课标中指导学生解方程、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新教师群体从教数年来进步都比较明显,课堂表现力也在逐步提升;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中肯、切实的建议:数学课堂不仅应体现出教师的教材观,更应让我们看到老师的学生观,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尤其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关注。基于学情调查后的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老师一定要事先对教辅材料进行必要的遴选、甄别,要细心解读教材设计意图,创新课堂、课后的练习设计。

接着第三项议程——讲座学习,儒林中心小学毛月华主任作了《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案例分析》的课题讲座。毛主任的讲座内容分两块,一是通过新课标中修改的三个案例,帮助老师们理解何为“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活动经验不仅仅指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物化的动手操作活动,它还包括观察的经验、思维的经验,还有一种隐性的、我们看不到的,经验是在活动中领悟到的,沉淀下来的那个理性思考,是从经历中得到的。我们经常说把经历总结成经验,如果不能够关注经验的积累,经历充其量是个经过;二是通过黄爱 华老 老师《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一课的情景导入,结合案例理解到:教师是促进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导”,学生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体”,情境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主件”。

   

   

最后第四项议程——计划交流,课题主持人 陆卫英 老师向全体成员解读了2012年春学期总课题组的研究计划。 陆 老师详细解读了2012年春学期“依托教材 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课例研究”省教研室立项总课题组开展的每月活动安排;对每一个子课题组研究的方向作了引领,对每一位成员的研究重点作了剖析。一幅清晰的画卷渐次展开在我们眼前……一年之计在于春,2012开年之初我们相约儒林,为今年的研究工作早作谋划,团队成员进一步明确了在课题研究中的分工,意在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合力,使本课题的研究更务实、更扎实!  

(岸头实验学校华国俊、白塔小学张晨撰稿)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927  |  本月访问: 39254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9420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