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我市小学高年段数学“综合与实践”领域专题研讨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546次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直是数学老师们非常困惑的一件事。带着这一困惑, 20111221日下午 ,来自全市近百名高年段数学教师齐聚金坛市城西小学阶梯教室,共同研讨关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教学之道。整个活动分为三个环节,首先是来自河头小学的 刘忠 老师、岸头实验学校的 华国俊 老师、城西小学的 罗卓琴 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四年级的《一亿有多大》、五年级的《了解周围的家庭》、六年级的《算出它们的普及率》三节数学活动课;而后白塔小学的 张晨 老师对三节活动课进行了解读和点评;最后研训中心的 陆卫英 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活动收获:主动参与+探索体验  

三位老师的课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四年级的《一亿有多大》, 刘 老师创设了宽松的空间,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让学生猜想1亿有多大,学生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亲身体验、领悟到了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加了学习成功的经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五年级的《了解周围的家庭》, 华 老师通过让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数据,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设计的调查家庭水费、电费、电话费以及燃气费的缴纳情况和介绍耕种土地的面积以及农作物的收成情况,让学生初步体验到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价值。提高了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还要回到生活中去的道理,充分感知数学的实用性。六年级的《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老师以家庭电话、电脑的拥有情况为内容的调查统计活动中,让学生在读表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普及率的含义,领悟普及率的计算方法。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值得关注的学生近视率,使素材更加适合学生学习,对素材的创造性变更,彰显出  老师具有较强的教材驾驭能力。

   

   

点评分享:重方法+重建构  

在三节课堂教学结束后,来自白塔小学的 张晨 老师结合三节课主要进行了以下点评: 1、在操作活动中侧重于丰富来自感官、知觉的经验。2、在操作活动中侧重于融合行为操作和思维操作的经验。3、在思维活动中侧重于积累和提升策略性、方法性经验。4、几种经验的黏合,侧重于某种经验建构的复合经验。在 张 老师一席结合课例的理性点评中,当日与会的高段数学教师同时也相应领悟了我市后续小学数学教学的引领目标,暨省教研室第九期立项课题《依托苏教版教材 积累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课例研究》的引领方向。

   

   

提升引领:目标弹性+设计灵活+评价有  

她首先介绍了本次小学数学市级活动开展的三个背景:首先是本次市级活动的源起,自2008年春学期起,我市相继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在全市层面开展了近四十多次的专题研讨活动,本学期将续在“综合与实践”领域展开专题研讨。其次谈了本次活动中展示课的历练过程,她谈到教师拿教材中呈现的实践活动课粗线条的教学线索到课堂中践行,往往会遇到想不到的状况频频发生,今天的展示课都有磨课五、六次的经验积淀,三节精彩的课来之不易。因此,教材中安排的实践活动方案需要多次尝试、修改才能形成比较稳定、成熟的实践方案,这些都在挑战我们的教师要有教材开发的勇气。第三,她还谈到希望本次活动后能对我市一线教师今后对此领域的教学起到一定辐射与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如: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目标设置需要有弹性、内容设计要科学、形式要丰富、组织要灵活、评价要及时等等,倡议让我们的孩子能在教师精心组织的数学实践活动课堂中收获到好玩、有趣、思考和挑战。  

直溪中心小学 汤玉平供稿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883  |  本月访问: 39210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9376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