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第十三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后记

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491次

 20111019 21日在镇江市举行了“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三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本次活动由镇江实验小学承办,我市派出二十多位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与会老师们观摩了来自华东六省一市15位优秀教师呈现的精彩纷呈、风格迥异的数学课,虽然每天听课时间拉得很长,每晚披着暮色走出会场,心中满载的观摩收获远远超过了一天听课带来的劳累。以下是此次与会的几位年青教师的一点感悟,与大家共享。  

迥异的课堂 相同的精彩-------直溪中心小学 李霞  

这次的观摩课,是一次数学课堂教学的盛会,展示了华东六省一市近年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成果,展现了一批新的年轻数学教师的风采,给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探索方向。十五节课,十五种课堂,十五种风采。每节课都在追求精益求精,每节课都在追寻完美,十五位老师的个性各不相同 却都给 老师们留下很深的印象,教学风格也各有特色,有温婉的,严谨的,幽默的,有大气的,有细腻的,展现了不同的个人魅力。佩服做课老师们的课堂风采,更应该学习他们的精益求精坚持不懈。  

本次课堂研讨活动淡化评比,重在研讨。最大的亮点是现场听课教师直接质疑、参赛教师现场答疑、专家评委现场点评。参赛教师、与会教师与专家评委对每节课就教材解读、教法学法、教学理念等畅所欲言,与会教师将自己在听课过程中的疑惑、问题,与参赛教师、评委、直接交流;同时,专家就教师在课堂中暴露出的问题一一指出,促进了教师成长,激发了会场几千位教师对教学背后的深层思考。  

精彩的互动 智慧的课堂------尧塘中心小学 陈玲芳  

金秋十月,我有幸到江苏镇江参加“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三届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来自上海、浙江、福建、江苏、山东、江西和安徽等地的15位名师展示了他们精彩的课堂教学,课后分别向大会作说课和教学反思并与参会教师现场互动、答疑, 15位参赛教师就不同版本教材,不同年级学生,向参会听课教师展示了新时期下教育教学理念,尤其是对学生学情把握,教材深度挖掘、整合重组,多媒体巧妙运用,信息有效整合等方面给在场教师做了充分的展示,互动环节更是跌宕起伏。如,一位现场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大胆地对江西省 张毅 老师执教的《确定位置》一棵提出自己的困惑:“为什么先用‘组’的概念,而没有用‘列’的概念?”“确定位置这节课主要定位在什么地方?”对此, 张 老师也结合课前调研、课前尝试等出发点作了逐一释疑,体现了和谐碰撞。  

15节课结束后,由我省某特级教师做了现场总评。他从三个方面结合课堂教学片段做了评析,也让我们每一位听课教师明确后续自身课堂的努力方向,以后的课堂我们要努力做到:(一)课堂要创设真情境,让学生真学习;(二)让学生经历学的过程,留下学的痕迹;(三)尽最大可能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总评过后,这位特级教师还为数学老师后续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也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一)40分钟的课堂留给学生多少学的时间?二、课堂呈现的素材是否远离了学生生活?三、有些课堂的课件演示过程是否过多替代了学生地实际操作?  

通过观摩学习,我收益匪浅。一堂好课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这些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智慧的课堂,并不需要过多的装饰,而是靠教师自身的素养与内涵,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与努力,经常地反思与总结。  

学生潜能要靠教师来开发-------罗村小学 沈俊  

华东六省一市第十三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近日在江苏省镇江市体育馆举行。我有幸听了15位教师的优质数学课,15位老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执教水平、个人的专业知识、应变能力都让我收获很多,但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课后专家点评的三个视角。其中“学生潜力的开发”这一视角,使我感触颇深。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这一视角的一  

点体会和思考。  

一、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挖掘学生潜力。  

由于现在学生的自主意识较强,对各种事务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看法,姑且不论这些看法正确与否,这就代表他们不会盲目随意的从众,这就要求在课堂中,作为老师,不能简单一句“你错了“,你应该怎么样,如何做,不能简单的把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强加给学生,而是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循循善诱,使学生能在发挥自己长处的同时看见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一点看起来很容易,但是实际做起来却需要狠下功夫,首先要对自己班级的学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能够知道他们各自的特点;其次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要有耐心;最后就是要尊重学生,只有自己先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二、细观察,勤交流,挖掘学生潜力   

观察时,一方面要注重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在数学课堂上表现活跃、是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还是只是被动的倾听等。另一方面更要细心观察学生在课后的表现,尤其是在各项活动中的具体表现。通过平常对学生的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他的闪光点,都有自己独特的潜能。要想更进一步的挖掘学生的潜能,除了平常细心观察学生以外,还要注重平常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一起活动,如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跑步等,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在欢乐的气氛中,学生就会对你敞开心扉。  

“转变”让课堂更精彩----水北小学 周月霞  

15节不同教学风格的课例展示,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活动化、情感化、艺术化。授课教师们的睿智让我感动不已,不同课例的展示却又折射出同样的问题:是什么让孩子们如此欣喜,让老师们如此陶醉?我想那就是“转变”。  

转变一:单一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体验、研究和发现。  

在整个观摩活动中,执教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爱学”、“要学”、“会学”,动脑、动口、动手,学得有趣,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学会运用,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他们的课堂都在努力实现: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转变二:学生从“单个”学下转变为与同伴合作、交流学习。  

这次观摩课的教学,“合作学习、共同探索”是每一节课的核心。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角色互换,很好地发挥了教师的指导、示范作用,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与责任心。在知识共享的时候,集体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形成合作机制,成了每节课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理解他人、欣赏他人的同时,也能更好第使自己得到他人的理解与欣赏。  

转变三:打破统一课程的束缚,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学习  

本次观摩活动中,教师能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仅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重视学生能在每个环节中体验并获得的每一个发现和感受,并通过分析其中的意味进一步加深学习,最终引发下一个自觉行动的循环学习。   

授课老师的睿智令人艳羡,他们的课堂令人陶醉。朱永新教授说过:“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善于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发现别人闪光之处,不断完善自我,我想这样的教师必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心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变----朝阳小学 吴荣强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直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本次观摩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涉及具体的学习方法、策略等,还包括其学习是否具有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等基本特征。以无锡市五爱小学许科勤老师上的《吨的认识》为例,本节课带给大家深刻印象之一就是教师准备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有 10千克 一袋的大米、 1千克 的白菜、 10千克 的桶装水、 5千克 的大礼包、可以装半吨水的儿童游泳池等,并通过分组合作让学生抱一抱、掂一掂、拎一拎再算一算,这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因为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感知“吨”这个重量单位一直是比较困难的。借助对实物重量的感知可以促进学生对“吨”的认识。有了教师的精心准备和细心指导学生的合作不再流于形式,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供了保障。课堂上可以看出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知道怎样活动,知道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并能结合活动感受积极思考问题。可见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素质的问题,更多的时候是教师的态度和观念问题。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930  |  本月访问: 39257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9423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