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556次
11月11日 ,河头小学迎来了金坛市小学数学 “数与代数”领域第二十次专题暨省级课题《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探究与实践研究》的研讨活动,来自全市各小学六年级部分数学骨干老师与课题组成员共52人全程参与了本次研讨。
上午,首先由河头小学数学骨干刘忠、石留春和河滨小学数学骨干房小科三位老师分别执教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连续三课时内容。
刘忠老师以“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以数形结合问题为例题,紧扣数学问题与生活的联系,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趣味性,体会到数学的强大魅力。
石留春老师能紧扣教材,借用直观的教具,引导学生利用画图、列表和计算等辅助手段进行教学,既形象又直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房小科老师更是以他独特的个人魅力,丰富的课堂调控能力,从辨一辨(需不需运用策略)、练一练(运用策略解决问题)、比一比(灵活选择辅助策略——画图、列表或计算)、选一选(优化假设的策略)等几部分展开了扎实有效的练习,体现了策略意识的形成,让学生感受到策略的价值。
中午12︰40,在研训中心陆卫英老师主持下,与会老师们进行了积极的互动评课,交流了心得。首先由执教老师畅谈了自己对所执教内容处理过程中的一些设想、重难点突破的方案和教后反思,然后与会者中社头小学戴湘萍、建昌小学谢桂荣、茅麓小学王瑾、金城小学沈永红、河滨小学张国海、华城小学曹爱娟等老师们都积极并有针对性地对三节课分别进行了点评,在评课中一致认为:三节课都注重践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侧重情境导学,注重直观引思,凸显了正确的教学思想。陆卫英老师在总结中说道:1.第一课时的例题教学引领学生经历了“冲突—感悟—对比—归纳”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了解题模型,不但教给学生怎样替换,而且让学生意识到为什么要替换,什么样的问题可用替换解决;2.第二课时的教学凸显了执教者一种正确的教学思想,即“学生学习策略的过程不只是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学习一种数学思想方法”;3.第三课时的练习设计为发展学生思维服务,把握了准确的教学起点,开发和重组了教材,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策略、理解策略、掌握策略,彰显了有价值的教学。
下午2︰20开始,研训中心的杨国华老师给与会的老师作了题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谈》的专题讲座。
杨老师首先充分肯定了三节研究课的可圈可点之处,刘忠老师的课 “由扶到放,扶放结合” 是灵动的;石留春老师的课“探究尝试,操作感悟”是幽默的;房小科老师的课“对比沟通,内化提升”是睿智的。接着他倡议所有与会者:应该带着研究的眼光来听课,策略的教学最主要的是具体体验策略的价值,数学是科学的,应该做到把复杂的东西变成简单,把简单的东西变成简约,做到简约而不简单,让数学教学的内容具有数学思维的内核。
然后杨老师围绕“为什么教学策略”、“教什么策略”、“怎么教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而生动的阐述。
他在讲到“为什么教学策略”时强调:教学数学策略是改革应用题教学的一条道路,要避免分类过细、编排过碎的现象,一个策略统领一片实际问题,要充实解题思路,放大思考空间,落实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在讲到“教什么策略”时,杨老师又从“专家眼里的策略”、“教材里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精辟的阐述,他特别指出:尝试是一种方法,验证是一种态度,这两种策略经常呈现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杨老师在讲到“怎样教策略”时,首先从策略与方法的联系与区别入手,结合教材中安排的策略,强调了策略教学的几个注意点:1.创设问题情境,激活“生长点”;2.探索形成策略,把握“转折点”;3.拓展迁移运用,主攻“着眼点”;4.自我反思体验,占领“制高点”。
最后杨老师结合本次活动给与会的老师提出了策略教学的几点建议:(1)学习策略是获得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经验,关键在“悟”,要给学生充分的体验机会;(2)形成策略的过程是漫长的,小学数学只是开始,要培养回顾和反思的习惯。(3)要深入进行策略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
本次活动得到了河头小学各位领导与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谢意!
供稿:石留春 刘忠(河头小学)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918 | 本月访问: 39245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9411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