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感受价值  形成策略——市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第十九次专题研训简报

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788次

1023下午,秋风送爽。来自全市各小学四年级的部分数学老师在水北小学如期参加了市小学数学 “数与代数”领域第十九次专题研训活动。  

活动首先由水北小学数学骨干李华和史云婷两位老师分别执教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一、二两课时。

 

 

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教材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单元,就是为了贯彻落实课程目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单独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能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它的意义更在于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由此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还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数学教学在这种鼓励个性发展的理念下进行,学生的创新精神才可能真正得到培养。  

在李老师和史老师的课堂上,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探索过程,学会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作为策略教学的切入口。发现和利用数量关系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学生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体会了列表整理信息的作用与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  

活动的第二个议程是与会的老师互动评课,交流心得。金城中心尹美霞老师,花山小学的副校长赵锁庆,华罗庚实验学校的汤丽华老师,西岗小学的李金俊主任以及朝阳小学的副校长刘苏嘉,在评课中一致认为,李华和史云婷两位老师分别创设了“比较课表的生活情境和“认知情境”,使学生快而准确地体会到 列表的优越性,学生经历了体验方法——探究方法——经历列表整理信息的完整过程,真实感受到“列表”这样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凸显了教学目标,而且,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鼓舞、激励学生,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研训中心的杨国华老师在评课中也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优点。他指出:在解决问题策略的单元教学时要把“解决问题”与“形成策略意识”并重,且策略意识的形成更重要。在李华老师的课中“形成策略意识”诠释的较好,课中老师把两张表格合并是学生思维的提升,在对比中内化,提升策略的意识;史云婷老师能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导入新课简洁明了,给了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和选择的空间。同时也给两位老师以及与会的所有老师提出:数学课要追求精细化、精致化、精炼化。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做到简约而准确,课堂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应该给学生留有空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以让“减负增效”的精神真正落到位。

活动结束时,研训中心陆卫英老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她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它的意义更在于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由此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还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数学教学在这种鼓励个性发展的理念下进行,学生的创新精神才可能真正得到培养。结合杨国华老师提出的:“小学生习得和形成解决问题策略的一般过程是什么”?陆老师认为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即:引入、体验、归纳、练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级性、发展性。教师也成了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做数学中的数学思维,所以我们要从以前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一般能力的培养,为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的发展打下基础。希望这次研训活动能成为推动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的星星之火,使新的理念转变为教学观念,成为我们教学行为的指南。  

   

供稿:周月霞(水北小学)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918  |  本月访问: 39245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9411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