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第二次专题研训活动简讯

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669次

929下午市研训中心在薛埠中心小学举行了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第二次专题研训活动。研训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来自全市各校43位数学教师全程参与了本次研训活动。

 

 

活动首先由薛埠中心小学的陈琳、张伟江、倪霞三位老师分别执教了《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周长》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三节课。三位老师根据之前对教材的解读,精心准备,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重组和重建。课堂上,陈老师能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感受。张老师在课堂中能以“激情点燃激情”的方式不断鼓励学生,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倪老师的课关注了教学的重点、有效突破教学的难点,并注重了算法的优化。总之,三节课均能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处处联系生活,给与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研讨课一结束,研训中心杨国华老师即走到台前问参与学习的三(4)班全体同学:“今天下午,你们认为谁是最棒的?”同学们有的说你,有的说他,杨老师说:“我觉得三(4)班全体同学都是最棒的,你们今天下午的表现令所有在场的听课老师都为之敬佩,我建议所有听课老师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同学们”!在老师们发自内心的雷鸣般掌声中,学生带着欣喜、激动、满足、成功之感受离开了教室。紧接着,杨老师简说了为什么要带领所有老师们把掌声送给听课学生之原委:我们的教学要以生为本,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把学生的成长时刻放在心中。  

在评课阶段,研训中心一改以前“一言堂”评课之方式。杨老师首先让朝阳小学吴荣强、华罗庚实验学校彭燕梅、岸头实验学校刘玲玲三位教师分别对三节课进行了点评。三位老师从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状态等角度畅谈了观课的感受,在肯定优点的同时也对三节课提出了一些商榷之处。这样一种形式的评课让所有听课老师都具有了一种主体意识:听了课,我的收获是什么?所听之课还有哪些可以改进之处?增强了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了听课效果。接着,杨老师让听课者对所听课自由发表感言。一位听课者提出:今天下午倪老师在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计算”时始终没有给出周长计算的公式或者叫明确的解答方法,而且教材中也没有明确的结论,不知我们平时教学中是否要给出“周长计算”的明确方法或结论?对此话题,听课教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最后一致认为:“周长计算”还是要给出明确的解答方法,只不过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无需要求学生“死记”这些方法或结论,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并会运用即可。杨国华老师并适时地给予了理论支撑,他说:“知识应该是过程与结论的双重建构”,为听课者释了疑,解了惑。最后研训中心陆卫英老师又对三节课进行了总评。  

活动结束时,杨国华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他说:“今天下午的三节课是成功的,都体现了教者一定的教学思想。陈琳老师是内敛的,张伟江老师是激情的、倪霞老师是理性的,在课堂教学中都体现了重组教材的思想,重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关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杨老师也指出三位执教者要做“智慧型”的老师仍需努力,课堂中一定要关注生成,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点也是杨老师提出与所有参会教师的共勉之处。  

这次研训活动,展示了教师的不同风采,密切了校与校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为我市各校小学数学校本教研提供了较好的范式。  

   

供稿:薛埠小学 张伟江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895  |  本月访问: 39222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9388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