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寻觅扎根于实践的有效数学练习

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520次

——研训中心小学数学组在建昌小学开展课题研讨暨师训活动  

   

 527 下午,全市0708年新分配的全体小学数学教师、省级数学课题《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探究与实践研究》的所有组员以及全市各学校数学骨干教师代表齐聚金坛市建昌小学阶梯教室开展了专题研讨暨市师训活动。

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与会老师首先观摩了由建昌小学 谢月新 老师执教的《巧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数学实践活动课。 谢 老师从神奇的魔方入课,将“转化”思想带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从钩码的体积测量到鸡蛋的体积测算,再到西红柿、土豆、乒乓球的体积测算方法探讨,最后阅读“阿基米德测皇冠”、“曹冲称象”等经典数学故事。同学们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汇报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了一节生动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的思想以及科学的态度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上得很开心。

 

课堂组织形式的活泼与开放,学习氛围的民主与灵动,给与会者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也带来了更多深层次的思考。接着,在研训中心 杨国华 老师组织下,省级课题《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探究与实践研究》的成员与 全体 老师开展了热烈的研讨、评课活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华城小学的 曹爱娟 老师说,要关注学生科学研究的习惯和态度,为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应注意多次测量后求平均值。常胜小学戴留松主任提出,在实验前,如能先让学生估计这些物体的体积之后再进行实验验证,让学生经历一整套科学研究的过程则更好,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数学估算意识与实践能力。  

随后, 杨国华 老师从课程设置的高度谈了自己的观点,要求全体数学教师重视数学实践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并为老师们细致分析了教材上各学段实践活动的安排,提出了许多可操作的指导意见。同时, 杨 老师明确指出,实施此课题研究,正是为了应对当前减负背景下的教学“增效”问题。他说,“减负”与“增效”之间既不是因果关系,也不是一对矛盾体。“减负”了不一定就能“增效”,作业多了也不一定就是“负担”,关键要看这样的“负担”是否是学生乐意去做的。在这节课上,实践性练习使得枯燥的数学教学一下增添了生机和乐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学生学得愉快,习得自然也就简单容易。这样的课堂、这样的练习对学生来说就绝非是一种负担。相反,学生在这种兴致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动手实践中,学习的效率极其的高。这样的课堂就是有效的课堂,这样的练习就是有效的练习。实现“减负增效”,就是要追求这样的有效课堂和有效练习。  

接着,建昌小学教导处谢桂荣主任围绕他领衔研究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中学生实践性作业的研究》课题从学习、探索与反思三个层面结合“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特点”、“我们的实践与探索”、“我们的困惑与思考”四个方面为大家作了题为《寻觅扎根于实践的有效数学练习》的研究报告。报告深入浅出地指出了时下小学数学课堂中,尤其是学生练习和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悉数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特点,以大量的实践案例展示了他们研究的过程,以及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为老师们在实际操作中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案例资源。同时,谢主任还指出,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开展,必须落在“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一核心理念上,要兼顾“发展性与基础性的关系”、“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处理好‘数学味’与‘实践味’的关系”。  

最后,所有与会人员不辞劳苦,认真填写了“研讨会意见反馈表”,谈了自己在数学实践活动方面的认识,提出了如何有效开展数学实践性作业的建议,在此,我们向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与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附件:“寻觅扎根于实践的有效数学练习”专题汇报稿  

   

供稿:建昌小学教导处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1009  |  本月访问: 39336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9502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