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515次
计算能力是最基础的数学技能,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何才能使学生的计算水平和思维能力同步提高?怎么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怎样处理计算教学中算法多样与算法优化的关系?……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数与代数”领域专题(十)研训活动暨小学数学课题组活动9月9日在河滨小学阶梯教室举行,全市部分四年级数学老师及全体小学数学课题组成员参加了活动。
本次研训活动的课堂研讨以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10页“除数不是整十数的两位数除法”为内容,两课时完成。
与以往的研训活动不同的是,本次活动在课堂教学之前安排了说课环节,由执教者从教材体系、教学目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等方面作了解读。这样更加有利于听课老师更加全面、深入的把握教材,也促进听课老师更加积极有效的观察课堂、思考教法。
第一课时(四舍法调商)由河滨小学王罗忠主任执教。王罗忠主任的课秉承他一贯的精致严谨的风格,通过一组精心设计的口算题和四道试商、找初商的口答题(不需调商),准确地找到新课的知识生长点,帮助学生有效地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新授环节,王老师在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后,没有直接讲解算理,而是让学生独立解答,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在初商后出现不够减的情况,自发产生调商的需要,进而结合情境图理解算理,并通过语言把内在的思维外显,在自主思考、积极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王罗忠老师的教学智慧在练习环节体现得更加充分,他对教材现有的练习进行了合理科学的重组、整合,整个练习活动层次分明,环环紧扣,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学生练习到位,教师点评准确。这样的课无疑是精彩的。
茅麓小学的王瑾老师执教第二课时(五入法调商)。全课分为“复习铺垫 唤起回忆”、“ 创设情境 学习新知”、“ 练习巩固 对比提升”三个环节。王瑾老师在深入研读教材,准确把握学生的基础上,巧妙安排了三次对比,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在比较中明晰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一次对比在复习铺垫环节,呈现了(82÷21 82÷27)、(123÷43 123÷46)、(457÷32 457÷38)等三组明显不同的题,要求说说分别把除数看作几十来试商。不需要教师的提问,学生其实已经主动在思考,哪儿是相同的?哪儿是不同的?通过教师有意的引导,唤起学生对四舍五入试商法以及四舍法调商这两个算法的回忆,为学生学习新知作铺垫,促使学生有效学习。第二次对比出现在新课的例题教学中,呈现了学生中出现的两种不同算法,虽然教师没提比较的要求,但学生肯定知道这其中至少有一个是错的,自觉地在观察中思考,在对比中明理。教师再结合具体的情境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明确算理,掌握算法。第三组对比题是王老师结合现实生活对教材练习加工整理而来,在原题目的基础上融入了上节课的知识,通过交流将两个问题的算式进行比较,得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三次对比,自然无痕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建构,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对于一名新教师来说,这样的课显然是成功的。
课后,市研训中心谭云平和实验学校居云慧两位老师对两节课作了点评。他们认为:(1)这两节课摒弃了当前流行的“创设情境”导入的方法,而改用有效的“复习铺垫”引入新课,能够较好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意义建构。看似平淡的表面下折射出两位老师追求“扎实有效”的计算教学理念。(2)先学后教,大胆尝试。两位老师的课上都没有繁琐的分析,机械的讲解,非常注重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在尝试中产生困惑,在困惑中激发解决问题的需要。并通过具体情境和现实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掌握调商的方法。(3)捕捉生成,促进建构。数学课堂是灵动的,一节好课需要精心的预设,更需要执教者敏锐地把握动态的生成。两位老师能准确定位教师是合作者、指导者、帮助者的身份,以学生为主体,时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尤其对学生计算时出现的错误,不回避,不遮掩,充分利用这种资源,让学生观察、对比、反思,在错误中发现正确,在遗憾中寻求完美。谭云平老师在总结这两节的得失后更指出:计算技能的形成是建立在适量练习基础上的,计算的正确率是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提高的。
11点35分,小学数学课题组成员在简单午餐后,在杨国华老师带领下立即投入了工作。下午的课题研究活动分为三个议程:(1)评课。课题组的各位老师根据自己承担的子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对上午的两节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计算教学要结合现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计算教学要处理好算理直观与算理抽象的关系,计算教学要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之间的关系。(2)交流。课题组组长杨国华汇报了课题上学期的工作总结及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对本学期的重点活动、研究思路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子课题组长也交流了各自的工作总结和计划。(3)讲座。杨国华老师为课题组成员及河滨小学全体数学教师作了题为“小学数学练习活动创新设计思考”的讲座,结合生动详实的案例,重点说明了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的具体策略:练习活动设计要从整体构思,首先做好“三备”;练习活动设计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练习活动设计内容要具有“开放性”和“思维的挑战性”;练习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富有启发性与现实性;练习活动设计的内容呈现方式要多样化;练习活动设计要注意针对性、层次性与灵活性。他强调,小学数学练习活动设计要关注“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做到“四个明确”与“三不随意”: “四个明确”即明确本单元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本单元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三不随意”即不随意拔高教学要求、不随意加快教学进度、不随意加重学生的作业和思想负担。
活动直至下午四点十分结束,参与研讨与学习的老师们带着自己的收获与思考又继续奔赴各自岗位。
供稿:房小科(河滨小学)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573 | 本月访问: 38900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9066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