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研讨

发布时间:2017-12-11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608次

——第三次三校联动教研活动侧记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同于练习课与新授课。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呢?是这次三校联动教研活动的主题。总体来说这次三校联动教研活动是比较成功的。直溪小学史莉芳与建昌小学谢月新两位老师分别为大家演绎了精彩的总复习课《式与方程》和《可能性》,为我们如何上好复习课提供了研究的平台。针对两节课,与会的老师们均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针对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也提出了各自独到的观点。

 

 

 

 

一、总体评价  

两位老师的共同之处:  

1.关注发展 整合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这是对长期以来以知识为本位教育目标的重要改革,也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今后获取高质量生存条件的有力保证。所以,两节课根据教材特征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按照关注学生发展理念的认识,确立了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性目标、实践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努力使学生在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性领域获得发展、构建自我。  

2.自主梳理 体验感悟  

复习是学生已有知识的再现,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加深,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在两节课中,都构建了一个“回忆——整理——应用”的复习课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根据对知识的理解,用网络图形式把有关于整除的知识按一定标准进行梳理、分类、整合,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沟通其间的纵横联系,从而从整体上把握这部分知识的结构。在自主探索整理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分析、质疑、评价、相互启迪和借鉴,达成共识,取得正确的结论,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这比过去由教师带着学生整理有效得多,不仅促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而且大大提高了概括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自主探求的过程中学会了复习的方法。  

3.联系实际 重组内容  

长期以来,教学内容都是教师在遵循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确立的,教师只关注教材、大纲和教学参考资料,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背景,学生接受的归根到底只能算是数学知识。这种数学知识不能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更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本次的两节课充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应用,重组教学内容,学生在知识的整理与相关问题的解决中,获得了知识系统发展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两位老师的不同之处:  

史老师的教学,注重了对知识的系统复习、注意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住了复习中的难点。不足之处,知识点板块的设计有点前轻后重,以后还需改进。谢老师对于教材的分析到位,先总述学习《可能性》的必要性与时代的需要,对于教材的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可能性的大小、概率,第二部分用学生的已有认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练习巩固复习知识。思路明确,层层递进。

 

 

二、各抒己见  

吴主任点评:《用字母表示数》,史老师整理的还是比较明确清晰的。总复习时所形成的知识网络结构清晰,重点突出,做得基本还是不错的。对于一些题的讲解还有所欠缺,整体来说,前面一部分上的还比较到位,方程的知识点教学还比较好。《可能性》的教学,谢老师上得比较流畅,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来反映可能性,可以再细化些。  

刘老师认为:复习针对中等偏下的学生,要照顾他们,史老师的练习设计层次性要再明确一些,效果可能会更好。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检验要区别对待。谢老师的课,在讲解可能性的大小时,先让学生动手实践,以实际的数据来证明,可能更有说服力。  

王老师认为:对于用字母表示数,课堂复习时间分配应该更合理些,这样效果会比较好些,对于谢老师上的课还是非常到位的,对于练习的设计针对性还要再强些。  

陈老师认为:史老师的课在第一部分复习用字母表示数要以点带面,不要一一罗列,对于字母的取值范围,学生比较模糊,教师要具体引导。  

曹校长总述:应该把所学知识串联成一个系统,应该对某一知识形成串联。谢老师上的课语言简洁,板书设计到位,语言的完整性非常突出。对于史老师上的课,曹校长如是说:第一部分复习用字母表示数是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所以不宜讲的过多,而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形成共识  

1.抓准复习起点  

了解学生、激活学生已有认知,便于形成学习平台,抓准基点展开梳理,从而有助于面向全体、查漏补缺。那么这个点如何抓呢? 方法一,设计开放题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方法二,通过交流谈话来了解。可让学生先说说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复习等。  

2.突出自主梳理  

“看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做一遍”。传统复习课中总是由老师越俎代庖梳理知识,学生仅仅做了听客和陪衬。复习课如果让学生亲身经历梳理的过程,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空间,使他们人人参与复习过程,效果会截然不同。  

3.注重参与评价  

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把展示的空间让给学生,把评价的机会交给学生。在自我评价中,暴露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则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从而完善知识网络。  

复习课要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知识系统,更不能忽视的是,复习课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他不同于平时的课堂,他是一个知识系统化、阶梯化、整理化的过程。这次的三校联动教研活动为我们研究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提供了一个契机。我们愿借助数学课程改革的东风,以三校联动教研活动为载体,在解决一个个教学难题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供稿:汤玉平(直溪小学)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451  |  本月访问: 38778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58944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