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337次
深秋已至,天意渐凉, 11月8日 ,冒着绵绵细雨,小学英语课题组和青英汇部分成员在研训中心 钱荷琴 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偏远的西旸小学,开展了2012年秋学期小学英语课题组暨青英汇活动第三次活动。
本次活动主题是基于人文性的小学英语复习课例研究。
上午,西旸小学的 周道静 老师 和朱晓萍 老师分别执教了三年级的Project 1和五年级的Unit 5 Review and check. 对于这次难得的展示的机会,两位年轻的老师精心准备了这两堂课,用行动表达了对这次机会的感恩,对所有来听课老师给予的指导的感恩。下午,来自华罗庚实验学校的老教 师沈锁强 老师,也勇挑重任,精心准备,向大家展示了一节三年级的Project1。
周道静 老师 和沈锁强 老师对三年级的Project1同题异构。两位老师展示风格迥异的两堂课。
周 老师的课以复习为主,课堂前一半由懒羊羊被抓的情境导入,以营救懒羊羊为任务进行闯关活动,围绕1-4单元的主要内容展开复习。接着再由一段Family的公益广告导入到My family and friends,带领学生围绕他们的Family and friends’ card大篇幅地进行介绍家庭和朋友的语言输出。 周 老师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年轻教师的特点,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学生喜欢的情境,符合学生的特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整堂课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大量地去说英语。同时,在family和friends环节,教师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家、爱朋友、爱生活的情感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渗透。但课堂中也存在一些小问题,如:在教写姓名时,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应该利用小班化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同时在此时也可将中外姓名作对比,渗透给学生一些中外文化差异。除此之外,教师也应该将日常交际大量地放于真实的情境之中,而不仅仅是在虚拟情境中操练。在评价方式上,教师也可以采用更多样化的评价手段,以更强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 沈 老师作为一名老教师,他没有花哨的幻灯片设计,但他用他那朴实简单的课件,带领学生们上了一堂精彩的Project1, 沈 老师紧扣主题My family and friends,围绕这个主题进行相关的复习,如介绍家人和朋友,打招呼等等。他真正地领着学生将交际用语运用于生活实际之中。整堂课衔接非常自然。活动的开展也有他的独到之处,就像 洪永秀 老师所说:“有些环节听起来甚至在想‘ 沈 老师在干嘛?怎么会这样设计的’,但再听下去则豁然开朗。让人不得不为他的设计折服。” 除此之外, 沈 老师还适时地进行了拓展,如:在教到朋友时,拓展了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在介绍家人的时候,拓展了My father is strong. My mother is nice. I’m great.等等。课堂的拓展是我们现在常讨论的话题,我们不提倡为了拓展而拓展,随便教些跟课堂无关的词之类。但像 沈 老师课中的拓展,合情合景,适时,毫无突兀之感。他的这堂课能让学生在复习之外还能有许多新的收获。不管是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都感受到了课堂的快乐。
朱晓萍 老师是一位刚工作两个多月的新老师,虽为新老师,但她认真上进,在师 傅洪永秀 老师的指导下,她也为大家展示了一节精彩的复习课。整堂课围绕麦兜的party展开,一步步扎实地复习了五年级前四单元的知识,课堂充满了童趣。一位初出茅庐的新老师能有这样的表现,大 家都对朱 老师给出了肯定。同时为了帮助年轻老师更快地成长,听课的老师们对 朱 老师也都给出了自己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如:party的主题可以更明确一些;新教师的专业基本功比较扎实,口语较好,但在和学生交流时,可以放慢语速,用简单精炼地语言和学生进行对话;在复习课中,应适当提高学习的难度,在语段的输出中,篇幅可以再大一些,而不是仅限于三四句话。 相信朱 老师在各位老师的指导 和师傅洪 老师的帮助下,一定会快速成长起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总之,三位老师对待这次课的态度,让所有听课的老师为之感动。
在三节课的评课结束以后,大家作了深入的研讨, 钱荷琴 老师就“Project 1到底应该上什么和大家展开了讨论,讨论中有思维的碰撞,观点的不一致,但也正因为此,才能给大家更多的思考,也只有在这样的碰撞中,才能产生思维的火花。
接着,钱老师给大家作了《我们如何做课例研究》的讲座。对于什么是课例、课例研究的价值在何处、如何开展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报告的要素、好的课例研究报告的特征是什么等方面进行精彩的讲述。她指出,虽然我们不是专家,但我们可以进行我们草根的研究,这样对发展学生、发展教师的专业和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 钱 老师总结了这次活动,并鼓励大家可以在教研组内积极开展课例的研究,以助大家共同思考,共同进步。
(供稿:金坛市西旸小学 周道静)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2200 | 本月访问: 40527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0693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