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让我们来寻根——记金坛区“大德育”推进研究课题组第27次活动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210次

让我们来寻根  

——记金坛区“大德育”推进研究课题组第27次活动  

沐浴着阳光,浸润着桂香,感受着秋风,1026日下午,“大德育”推进研究课题组成员齐聚岸头实验学校小学部,开展了组内第27次活动。

   

首先由课题组王慧娟老师为大家执教了《道德与法治》二上第7课《爱护动物》,“音乐厅”播放保护动物的公益歌曲导入新课,“游乐场”中与小朋友玩猜谜游戏,游戏中学生明确生产生活中动物发挥的作用,总结出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知识窗”:小朋友介绍动物本领,之后引导他们观察分析人类向动物学习的现象,知道动物也是人类的好老师;“观察哨”中批评指出人类伤害动物的行为;“法制窗”了解法律知识并制定《爱护动物公约》;“体验馆”集体认养小金鱼,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这一课的内容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为一体,教材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小动物为切入点,将学生带入“动物世界”,感受小动物的可爱,生命的可贵,指导学生保护动物的情感与行为。  

紧接着庄月娥老师执教《品德与社会》五上第四单元《让我们来寻根》,教材中呈现了很多的文字、图片资料,可以生成很多的话题。老师取舍得当,以黄河母亲雕塑为主题,以黄河为主线,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重组了教材。整节课分成四个板块进行活动教学:1、出示地图、视频资料,了解黄河地理知识,感受黄河的恢弘气势;2、运用图片,再现先民的生活情景,猜想黄河流域出土文物的作用,感受这是一条养育中华儿女的母亲河;3、借助《黄河的主人》,抗战时期的图片和《黄河大合唱》视频,感悟黄河是一条孕育民族不屈精神的母亲河;4、讲述阿廖沙寻根的真人真事,真切感受这是一条令游子魂牵梦绕的母亲河。  

我们跟随庄老师一起去寻找中华儿女的根的同时也在思考,德育教学的根在哪儿?课后谢小静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文章《从儿童经验走向道德成长》——基于品德学科特质的小学研究性课堂实践与思考。文章明确了品德学科关键特质的内涵阐释及品德学科研究性课堂特征,结合丰富的课堂实录及课堂研究活动进行了思考总结。  

谢老师的学习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品德教育的根在学生的生活,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于是,与会老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精彩的点评。这两节课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无论是王老师执教的《爱护动物》还是庄老师执教的《让我们来寻根--黄河母亲》,无论是所学内容贴近我们的生活还是远离我们的生活,老师都创设不同的情境,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使教学形式灵活多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感受、体验、领悟、成长。  

课题组长贺国财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总的评价:我们的教学要基于儿童的生活、运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并为下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进行了合理的规划与工作安排。  

区教研员黄海燕老师在简单评课的基础上,强调了品德课程的主旨,为课题组所有成员指明了方向:要求教师能通过教学,通过课堂,站在儿童的立场,发现儿童,引领儿童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教学中,我们应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用多种广泛的知识来探讨问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样才能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才是我们德育教学的根所在。  

  

供稿:金坛区岸头实验学校小学部 王慧娟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3441  |  本月访问: 41768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1934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