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智慧源于分享 分享才能提高——记小学品德名师工作室第27次活动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220次

智慧源于分享 分享才能提高  

——记小学品德名师工作室第27次活动  

1012日下午,在深秋十月,感受着丝丝凉意,我们小学品德周涛峰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薛埠小学,开展了工作室第27次活动,区品德研训员黄海燕老师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分三个环节:  

首先是课堂教学展示。  

薛埠小学的杨露霞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成长不烦恼”中的《擦亮眼睛》一课。 老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了整合,紧扣主题,设计了“感知迷信——认识危害——明白真相——引导实践”四个教学板块,由学生熟知、喜爱的“火眼金睛”孙悟空“客串”整个课堂,课本中的所有图片都以讲故事的形式逐层出现,并在学生充分思考与讨论的基础上,逐步揭示道理。学生在看动画、听故事中,在讨论、推断中,在亲手实验中,明辨是非,增强了科学意识,自始至终,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都很高。  

岸头实验学校的王丽君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第三单元“聪明的消费者”中的《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老师首先从学习用品、玩具、家庭用品三个方面呈现了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塑料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通过小资料“塑料王国的兴起”对塑料的产生与发展做了简述,拓展学生的认识范围和深度,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最后安排了塑料制品与木制品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到塑料制品的优点,从而理解塑料制品得以广泛应用的原因。教学内容、活动设计都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层层递进,动静结合,有效调整课堂教学节奏,为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第二环节是教学研讨。  

两节课后,工作室全体成员来到会议室,进行了“头脑风暴”式的研讨。活动由梅金花老师主持。研讨中,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一致认为两位老师都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给我们带来了两节风格迥异的课,同时,又针对课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第三环节是理论学习。  

研讨过后,工作室全体成员在张小军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分享了《小学品德课活动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了解了活动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搜集资料,激发道德情感;二是研讨明理,明确道德行为;三是实践探究,提升道德观念。  

随后,工作室领衔人周涛峰老师就工作室新学期的重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老师首先对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并结合工作室的研究任务,布置了近期的任务。最后,研训员黄海燕老师进行了总结, 老师强调指出品德学科的教学首先要把握教材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活动设计好、组织好,活动要具有震撼力、穿透力、渗透力,要注重活动的社会价值取向,做好单元化的活动设计。  

“智慧源于分享,分享才能提高!”只有在不断地分享中,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才能找到自身的不足。半天的活动很快就结束了,回首本次活动,课堂让我们思考,指导让我们提高,收获颇丰!  

薛埠小学 杨露霞 供稿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3489  |  本月访问: 41816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1982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