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236次
2016年9月28日 ,金坛区小学科学课程组织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在华罗庚实验学校举行,全区科学课程三个组织成员及各校科学教师代表与会进行了观摩。此次活动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综合类课程的建设以及开展好日常工作,同时进一步建设好各类课程组织,展示各组织近年来的成果和成功经验,推动新组织更快,更好的发展。
活动分为两个板块:其一是由刚刚获得金坛区小学科学基本功一、二等奖的老师展示两节公开课。其二是由小学科学课程的三个组织领衔人介绍成果经验和发展设想。
金坛区小学科学基本功一等奖获得者: 尹小燕 老师的展示课《测量呼吸和心跳》 尹 老师从让学生进行原地高抬腿这一活动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运动之后身体会出现哪些变化,适时引出呼吸和心跳的快慢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课题。框架已然选定, 尹 老师带领学生深入探究,从测量的标准、测量的方法、测量的注意点几个方面依次摸索,学生相继利用计呼吸次数、切脉搏知心跳、整理分析统计图等活动对研究课题进行细致深入的探索,从而得出心跳与呼吸收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河滨小学 徐秀斌 老师点评:能让孩子经历科学家研究的过程,通过测量的活动,对数据的整理,探究科学的本质,不回避,不遮掩,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学习过程。)
金坛区小学科学基本功二等奖获得者: 张若兰 老师的展示课《放大镜》 张 老师以考眼力活动为切入口,在学生急切需要工具辅助时导入放大镜这一研究课题。从观察放大镜的外形谈起,引入探究的话题:用什么可以代替放大镜?然后给予学生多种探究材料,如满水的矿泉水瓶、玻璃片(透明和模糊)、满水的烧瓶、滴管(空和满水)等,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自己去探索,去发现现象,寻找规律。最后再回归到放大镜本身,了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即“凸度”)与镜片的凸起程度的关系,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殷雪梅小学 王明科 老师点评:一节自主开发的课堂,从身边易忽视的工具为研究载体,扩展科学课堂教学新视角,将探究与活动有机融合,临乱不惧,显现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张俊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张俊《一路探究,一路前行》张俊名师工作室自2014成立以来,以十三位青年教师为主要力量,形成一个区域的小学科学教师研究团队,以省规划办立项课题为项目载体,致力于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优化设计研究,面向小学科学课程进行实践、应用和推广。一年多来,他们先后在八所学校开展了专题研讨活动,重点从“观察、实验、讨论、技能、阅读”五类课型对优化设计进行实践研究。领衔人入选了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被评为“金沙英才奖”,成员姚星、尹小燕被评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尹小燕、姚星被评为常州市第七批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姚星荣获江苏省“杏坛杯”教学评比一等奖,孙璐荣获常州市中小学微课评比一等奖,尹小燕、沈小丽获得区小学科学评优课一二等奖,多位老师在最近结束的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一二等奖。领衔人在省师培中心组织的送教活动(镇江句容)中,执教了观摩课《玩乒乓球》。下阶段,他们将会遵照工作室的三年规划,始终保持一种向上的姿态,开展行之有效的研修活动,力求使工作室真正成为“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和辐射的中心”。
“要得到几天的繁荣,你就种花;要得到几年的繁荣,你就种树;要得到长期的繁荣,你就播种思想。” 张俊 老师诠释的带团理念精彩,意义绵长,工作室的路将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区小学科学课题组领衔人:戴辉文《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多样化实施策略的研究》 戴辉文 老师把实施的课题方案进行了解读,从概念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预计成果、组织实施、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了叙述。特别是本课题的创新之处进行了重点介绍: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与契合新课程,立足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学生科学学习方式转变而进行的研究。1.在学生的亲历活动中,增强探究的实效性,提高科学课堂效率,提升科学实践活动的品质,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2.从单一的学科教学走向综合化,进行多样化科学实践活动内容和资源开发。3.科学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经验,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提供实践的体验平台,让学生围绕感兴趣的值得研究的内容为主题进行探究实践,获得新体验、新见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感受科学价值,提升学生科学实践素养,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方向已然确定,行囊已然就绪。 戴辉文 老师掷地有声的“只患不做,不患不成”的决心,团队成员的携手努力,也必将开拓一番新天地!
小学科学沙龙组领衔人:戴振华《行走在“儿童的科学”路上》 戴振华 老师从组织的形成开始谈起,从擎起“最早的科研火种”,回眸这几年走过的历程。由研训中心搭台并宏观指导,自主管理,无任何经费支持,走半民间式的研究之路,立下“追求卓越、赢得尊重”的目标。自2012.2 成立沙龙团队组织,出台了沙龙团队建设方案,明确了活动考核要求,明确发展意愿,团队规约。时至今日,共举办了四十次研讨活动,开展了八次头脑风暴式沙龙活动,开设了五十余节研究课,撰写活动反思一百八十余篇,撰写论文近四十篇。2013年11月,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成功。以课题引领,协作成长,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主题式课堂实践研究。
戴振华 老师说:“我们不能看轻自己,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必先尊重自己。我们走到一起,融入到一个心灵的港湾,就从这里出发!”
区教师发展中心 姚爱祥 老师最后这样总结:此次科学课程三个组织的总结与展望,目的是为了唤起所有成员来承担自己的责任,用团队的意识来表达与交流,用领衔人的思想、榜样作用来引领,提高综合课程的品质,提高教师的素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心态,成熟的状态,饱满的姿态来追求前行!
金坛区茅麓小学 邓云撰稿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3457 | 本月访问: 41784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1950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