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关注学生生活   激发学习兴趣——记小学品德周涛峰名师工作室第十三次活动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213次

 526 ,金坛区周涛峰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又一次聚集到了一起,这一次是在直溪小学,虽然天气闷热而且还下着小雨,但是这丝毫不能抵挡工作室成员学习的热情。  

本次活动共安排了3节课,分别是徐斌老师的五年级的课《鸦片的背后》,杨露霞老师的三年级的课《我们共同的家》,以及周涛峰老师的四年级的课《怎样和他联系》。  

课后,工作室全体成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都认为,今天的这三节课,都能围绕研究的主题,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合理的利用教学资源,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服务。  

老师的课,从视频导入出发,以时间轴为线索贯穿全文,整节课设计了三个环节,节奏紧凑不拖沓,尤其是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相关任务,体现了学生较强的合作意识。  

老师的课,语言煽情,能及时的引导并鼓励学生去思考和探索,整节课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积极参与到了课堂教学中,尤其通过“民族文化知多少”知识竞答,学生充分了解了我国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服饰、文化、饮食和风俗。  

老师的课,巧妙地创设情境,通过师生谈话,以“直溪小学的老师邀请我来为大家上课,你会怎样与我联系?”的生活话题导入,引导学生对电信通信和邮政通信的优缺点进行深入探讨,并针对社会上很多人沉迷手机的现象展开论述,让学生明白了合理使用手机,服务生活的道理。最后,又回到课开始的问题,出示了“我”的相关联系方式,让学生进行选择适合自己的联系方式与我联系。整节课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学生的生活导行。  

随后,西岗小学的朱训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份精神大餐《让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老师从“能力、兴趣、情境、生活化”四个关键词解读了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内涵,提出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观察生活,积累经验,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入手,把课堂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最后,工作室领衔人周涛峰老师做了总结性评价,指出品德教学一定要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活动,活动一定要真实,要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的收获,并对工作室成员提出了相关要求,布置了近期的工作。  

心与心的交流,思维的碰撞,让每一位工作室成员享受了一次关于品德学科的饕餮大宴,更进一步明确了这门综合学科的课堂特质,也指明了以后努力研究的方向。  

   

(金坛区直溪小学 徐斌 供稿)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3635  |  本月访问: 41962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2128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