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247次
朝光满,霞光炫,华山之巅……
“你来了?”
“我来了。”
“你毕竟还是来了?”
“我毕竟还是来了。”
“那我们开始吧!”
………………
2016年5月25日 ,金坛区第二届基于科学探究的小学生单项技能比赛在华罗庚实验学校成功举行。
自第一届科学探索系列比赛活动之后,我们敏锐地观察到学生身上有这样一种现象发生:对个人世界的挣脱渴求,对生活世界的挖掘探索,对科学世界的寻觅勾勒。有一种情愫在萌芽、在复苏、在勃发,这是由个人的好奇心支配的,由个人的求知欲所影响的,由个人的创造力所决定的。于是,我们很欣慰,因为我们的方向是正确有效的。
第二届,我们又来了!此次活动,教师发展中心 姚爱祥 老师有以下几方面的考量:一是解放的思考;二是探索的思考;三是教育自由的思考;四是教育个性化的思考;五是为了课程的团结协作的良好形象的思考……是的,这一次,我们想推波助澜,想精益求精,想锦上添花!
镜头一:前期准备
教师发展中心精心谋划,准备充分,使得活动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比赛由八个探究技能活动构成,分别是:吸管结构、纸飞机穿越凯旋门、航模、数棋、电子百拼、机器人、科学探究创新实验及操作、科学探究论文(报告)。结合科技类比赛具有前瞻性,可持续性等特点,因而设置的比赛项目是在上次活动基础上的删选及延续,强调的是与时俱进,均衡发展,这让全区各所学校都有选择的余地,鼓励各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组织开展项目前期辅导训练工作。
据了解,自金坛教研网2月28日发出比赛通知后,各校就组织专人选择学生进行项目的培训工作。部分学校直到临近比赛前夕,才从众多培训学生中选拔选手参与区级现场比赛,辅导学生人数很多,不再把视角对准少数学生,使得这一次科学探索系列比赛人数无形中达到了新的高度。这正是我们期盼的:以点带面,从线到片,以局部促整体,逐步提高全区学生的科学素养。
镜头二:师者风范
暂且把镜头拉向我们的幕后英雄——老师。科技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的日新月异,更是人的进步提高。因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科学教师队伍也刻不容缓,而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的传统型教师,迎合不了时代的发展,紧扣不了时代脉搏的。针对这么多项目,各校辅导员首先得主动学习比赛项目,了解比赛规程,策划比赛日程,才能倾囊相授,因而他们必须把目光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认知上升到能力的培养,教学的视野拓宽了,钻研的天地更广阔了。
博弈,追求的是公平、公正,追求的是实力的比拼,因而,规则的解读相当重要。在现场比赛中,21名裁判来自全区一线的科学教师(同时也是各校的辅导员),他们能够做到维护比赛的严肃、公平、公正,体现出自我的尊严、学科的尊严,也是相当不易的。而华罗庚实验学校再次承办了这一场科技教育领域的角力,全部科学老师劳心劳力地给予无私的支持,无疑也是值得尊敬的。
镜头三:主角登场
枕戈待旦,厉兵秣马,来自全区31所学校的545位学生参加了现场赛事。之前历时2个月的集训虽然辛苦,但收获斐然。各校为参与此次竞技而建立的兴趣小组,能有效实施学校的素质教育,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专长。
这是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这是检验成长的舞台。我们需要这样的氛围,我们需要这样的交流,我们需要这样的博弈。
在“吸管结构”、“科学探究创新实验及操作”项目比赛中,3位同学必须抱成团拧成绳,在团队合作中完成比赛。独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这样不仅锤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能促使学生建立团队意识,优势互补意识。
在“纸飞机穿越凯旋门”、“航模”比赛中,选手们必须得总结出飞机的造型、投掷的力量、空气的浮力等对飞行的影响,他们在活动中有所得、有所感、有所知,体味到了科学的乐趣。
在“数棋”比赛中,只有快速周密地计算布局,才能淘汰对手。
在“电子百拼”、“机器人”比赛中,由于参赛装备条件的影响,选手不是很多,但选手的水平均在伯仲之间,能在短时间内调试出最佳方案,考验的是选手的临场应变能力。
镜头四:尾声
艳阳高照,紧张有序的比赛落下了帷幕。选手们或兴高采烈,或低头不语,一次科学比赛的历练,终究会在他们心中淡墨留痕,滴水涟漪,我们会执着等待、期盼……
博弈,在科学世界里,酣畅淋漓,卓尔不凡!
(金坛区茅麓小学 邓云 撰稿)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3633 | 本月访问: 41960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2126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