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叩开生活之门 铸就品德之魂——“大德育”课题推进组第十八次活动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236次

 420 下午,“大德育”课题推进组在组长贺国财的带领下来到后阳小学开展了第十八次主题活动。本次活动依照常规分四部曲进行:教学观摩、评课议课、理论学习、工作部署。  

首先由“大德育”课题组成员 谢小静 老师执教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与外界的联系》中的《怎样到达目的地》一课。 谢 老师开篇就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视频“新科技三分钟”让学生认识新型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调查汇报”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各种交通工具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便捷,“交通擂台赛”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了各种交通工具的优点和不足;“我是优秀调度员”让学生综合多方面因素思考该如何合理地选择交通工具,并创设了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知道日常外出,该如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最合适的安全出行方式。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充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现实,感受交通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通过现代交通——古代交通——未来交通的对比、展望,让学生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关注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学生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接着,组内成员就 谢 老师的课堂教学展开评议。 龚娟 老师认为 谢 老师的课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具有连贯性,学生既长知识又正品行; 曹文华 老师觉得这样的课堂趣味性较浓,教学有宽度也有深度,学生认识到不同时期、不同交通工具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练薇薇老师说,课堂教学提问具有针对性,不仅能增长学生的知识,而且提升了学生的生活技能;组长贺国指出品德教学要向生活化方面深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呈现自己的生活,在体验中提升、拓展,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的目的。  

随 后龚娟 老师带领全体组员学习了连云港师专二附小卞小利撰写的《即时情感:从“短时效应”走向“长时效应”》一文。作者在该文中直面现今课堂上学生即时情感得不到有效利用,时效性偏低的现象,直观、恰当解读了即时情感的概念及其特点,并进行了理性和思辨的审视,总结出科学、智慧践行的策略,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增效引领。为品德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指明了深化教改的方向。  

最后,课题组组长就“大德育背景下儿童化品德的有效性研究”的下阶段工作进行详细的部署,并告诫大家:作为“大德育”课题推进组成员,第一、不忘初心,时刻拷问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第二、善于学习,时刻鞭策自己:与时俱进,用先进的理论充实自我;第三、找准目标,时刻激励自己:实现华丽的蜕变——架构品德教育的彩虹桥,为学生叩开生活之门,铸就品德之魂!  

   

供稿:金坛区后阳小学 徐建平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3626  |  本月访问: 41953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2119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