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225次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2016年3月31日下午 ,为促进本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走向规范化,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指导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金坛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思维导图专题研讨活动在河滨小学举行。岸头实验学校的潘菊平和直溪中心小学杭静分别呈现的《辨别奶品有学问》和《思维导图设计指导》活动课,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一、课堂教学各显神通
两个活动都从游戏活动导入,发挥小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长,激发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循序渐进,将学生引入神奇的思维导图世界。在不断探究中加以理解和运用,在实际操作中适时拓展和提升,由浅入深,将思维导图形象地重现。
潘菊平 老师从生活中五花八门的奶品入手,通过实际操作、现场观察、探究辨识,抽丝剥茧,围绕奶品这个中心点,层层生成不同概念,最终巧妙地演变成一幅“辨别奶品有学问”思维导图。在“润物细无声”般的无痕指导中,在情趣盎然的细微探究中,在切实有效的问题解决中,一气呵成,水到渠成,充分展示了教师娴熟的课堂调控和指导艺术。
杭静 老师独辟蹊径,从挑战“最强大脑”的游戏出发,巧妙引出“思维导图”这位帮手,从中让学生直观而明晰地领略到思维导图的独特魅力。接着,用视频解开思维导图的奥秘,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最后,引导学生围绕《清明时节》中心点,从几个关键点(主概念)入手,运用不同的线条和图像,似小树发芽般引出一个个不同的次概念,大胆尝试,设计出一幅幅别出心裁的思维导图。教师大胆鼓励,放手尝试,有机评价,让我们见识到了孩子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识和“敢向虎山行”的勇气。
二、活动研讨雪中送炭
老师们在研讨中充分肯定的两位执教者的精心设计独具匠心,对思维导图在综合实践中的运用,作了开创性的有益探索。虽然两位老师的指导策略稍有不同,无论是从分到合,从实例操作引出思维导图的概念;还是从合到分,从思维导图概念到实例操作,都如行云流水,亲切自然。
潘 老师注重情境的创设,在实际探究中辨析,自由选择,生成概念,水落石出,自然呈现出思维导图的脉络框架。 杭 老师新颖独特的导入,形象生动的范例,精确简洁的评价,将枯燥乏味的思维导图形象再现。
当然,瑕不掩瑜,如果在活动中师生的思维再开放些,能引导学生围绕中心点进一步发散概念;如果老师在指导学生操作中能多些铺垫和预设;如果在实际运用和拓展中多听听学生的心声,激励独创,相信课堂中会多闪现一些天马行空的思维火花和不期而遇的睿智光彩。
大家纷纷表示,将思维导图引入综合实践活动之中,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利于各科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活动策划的提高,有利于教师教学设计的完美。
三、实践运用百花齐放
自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推开,至今已有十多个年头。如何突破目前综合实践活动宽泛化、浮躁化、浅层化倾向,寻找新的课程生长点和前行方向,避免裹足不前或邯郸学步,从顶层设计创新思维、课程结构、关键能力等,使综合实践课堂成为智慧和生命共同成长的平台,这需要我们勇于开拓和敢于尝试,凸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正价值。
研训员姚爱祥老师指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思维导图传入我国,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我们要感谢两位老师所作的种种努力,将思维导图引入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不仅是概念技能的归纳提升,而是面对当下综合实践活动无数陌生领域的开拓,从思维定势上进行突破。无论是课堂驾驭、活动预设、条分缕析、主题把控,还是模式突破、目标达成、价值引领,两节课都给我们许多启发。通过专题研讨,逐步认识,最终形成共识,自觉地在实践中追求课程的本真,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孜孜以求,以不老的心态,不老的成员,打造综合实践活动不老的神话。
(直溪中心小学 杭静)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3431 | 本月访问: 41758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1924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