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235次
根据学期工作安排,“金坛区小学科学课题组”12月份活动如期在朝阳小学举行。在此次活动中,课题组依旧沿袭了课例展示、同伴互助、理论引领三大版块的模式。
作为区域小学科学领军人物的 宋建美 老师,她的课堂犹如一首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在每个孩子心灵深处,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发生共鸣,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宋 老师准确地找到了这根弦,她以“沉与浮”为切入口,从感知浮力的存在到体验同一物体在水中深浅不同,受到浮力大小相同,再到用测力计精确测量浮力的大小,直至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原因,整个课堂层层推进,高潮迭起。每一个活动都匠心独具,让学生欲罢不能。真正做到将概念和方法的获得立足于探究活动。
三年级的《观察》属于实践特点较强的课。年轻教师队伍中成长较快的 刘志香 老师能根据课标的要求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灵动的设计教学过程。首先以“找不同”的游戏引入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利用叶子这种常见材料,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进行多角度观察,全方位收集不同的信息,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可能,让孩子自然成长,真正地在自主探究中理解运用方法。 刘 老师还大胆将显微镜的使用融入课堂,学生现场观察显微镜下的世界,产生了强烈的震撼,真正体验到利用工具的意义,拓展了学生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切实掌握和自觉运用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去探索未知。
虽是一名工作才一年多的新教师,但 潘璐璐 老师通过课题组活动的锤炼,课堂教学日臻成熟。在演绎四年级《预测》一课时, 潘 老师能深挖教材内容,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教教材”,灵活地处理了教材中大量的活动,精减重复的内容,并智慧地改变活动内容。她挖出了教材的“精华”,用“沿杯口吹气,预测乒乓球的运动”、“猜硬币正反”、“预测蜡烛在大小不同的烧杯里燃烧的时间”这三个层次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明白缺乏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往往会预测不正确;准确预测,必须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将科学探究过程技能显性化,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技能过程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
灵感来自于碰撞,智慧起源于交流。三位老师自主开发的课例展示结束后,课题组随即围绕“基于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活动实施策略”这个主题,结合这三节课,从教学材料的准备,到探究活动的设计,再到教学细节的处理,讨论交流了“课堂教学活动优化设计”的具体操作细节,形成了一些在日常教学中都能有效运用的方法与策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热烈的课例研讨结束后,课题组长 黄海燕 老师又马不停蹄地组织大家学习了《教学心理学丛书:课堂教学设计》,结合科学课堂教学的特点,给大家详细阐释了“选择课堂教学方法的依据”和“课堂教学方法的优化原则”,从理论的高度给课题组老师在日常教学研究中指明了方向。
知而不行等于不知,行而不毅等于不行。2015渐行渐远,2016我们依旧会努力前行。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4003 | 本月访问: 42330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2496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