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202次
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
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
因为我有一个梦想,
总有一天能找到属于我的一片天!
……
2015年11月18日 下午,金坛区综合类课程“生长的课堂”系列活动——小学科学青年教师研究课展示活动,在华城实验学校举行。本次活动由来自西城实验小学的王敏老师、城西小学的潘璐璐老师、岸头小学的杨丽老师三位青年女教师展示了三节精彩的课。金坛区每校各两名专兼职科学教师集聚一堂,观摩了此次活动。
综合类课程“生长的课堂”系列活动是面向全区青年才俊的,这已是青年科学教师第三次展示活动。在这个青春气息澎湃涌动的舞台之上,他(她)们或踌躇满志,整装待发;或低调沉吟,千转柔肠;或展翅高飞,长空振翼,相约争鸣在秋风萧瑟时。
王敏老师在执教《我们吃什么》中,教学环节设计精巧,材料选择具有典型性。选择了萝卜、肥肉、鸡蛋和土豆,以学生的饮食习惯导入,然后学生逐步通过滴碘酒,观察食物在纸上的划痕,燃烧食物闻气味和再次观察纸上划痕的过程,探究了四种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最后与学生交流生活中应该如何健康饮食。本节课目标明确,让学生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探究脂肪和水的过程中设计精巧,合二为一。最后对学生进行饮食习惯的教育,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潘璐璐老师在执教《我们的食物安全吗》中,尊重教材,重点围绕食品添加剂这一知识点展开教学。首先以三鹿奶粉事件导入食品安全问题,然后以饮料为例,介绍色素、酸味剂、甜味剂、增香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再引导学生通过调查食品包装信息,认识更多的食品添加剂,并引发学生对其利弊的讨论。本课设计巧妙,在学生认识到添加剂的情况下,从包装纸上发现和探究添加剂,让实验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杨丽老师执教的《我们的食物安全吗》,教学设计新颖,开始以自制芬达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个活动,杨老师把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等问题串联起来,并且从食品添加剂利弊两方面去解读,让孩子正确认识到食品添加剂在饮食中扮演的角色,从而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提升。本节课的教师语言精练,课堂气氛活跃,实验探究有趣,是一节好课。
在评课的过程中,朝阳小学的戴辉文老师对三位老师给出高度的评价和提点: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理解儿童,才能成就“人”的教育。如果知识背后没有方法,知识只能是沉重的负担。关注科学课程的本质,有效的实验指导,实验步骤与要求需清晰明了,让学生能安静、有序的实验与观察。围绕核心问题,设计有趣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亲历科学,在亲历中体验。
茅麓小学的邓云老师结合他自己此次在省内比赛的心得体验,指出成长=经验+反思。用7个反问来碰撞我们的内心:这节课我投入激情了吗?对于教材解读我有更好的角度吗?这节课教学目标合理吗?这节课我的亮点是什么?这节课上完后我最难忘的细节在哪里?这节课我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如果重新开始,哪些地方值得改进?邓老师通过七个反问并把自己如何思考的过程总结出来,用自己的成长经历激发青年教师的思考,为青年教师树立了榜样。
最后,姚老师对本次活动作出了总结。他指出青年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关注如何提出和解决核心问题,在已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深挖,让课堂变得更加有深度,这些都是值得本区全体科学教师去反思与实践的。他还指出综合类课程“生长的课堂”系列活动是为青年教师搭建的平台,通过这种系列活动推动整个区域教师的成长,课程的实施是很有必要的。通过三次活动,部分青年教师已经逐步崭露头角,锋芒初露!正是这些青年教师及其团队努力的研究才成就活动的圆满成功!
花儿初绽,更待怒放时香溢满园!
金坛区薛埠小学 孙璐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4048 | 本月访问: 42375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2541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