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210次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记2015年金坛区综合类课程暑期培训(科学篇)
7月14日 ,全区89名小学科学专兼职教师冒着炎炎烈日齐聚城西小学,开始了为期两天的暑期培训。根据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安排,本次培训邀请了省教研室的卢新祁老师、常州市教科院的瞿晓峰老师、金坛区戴振华老师、张俊老师、黄海燕老师、戴辉文老师和宋建美等老师,他们的讲座给到会的全区小学科学教师进行了一场智慧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洗礼。
明了探究活动 深挖实验内涵
常州市教科院的 瞿晓峰 老师从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开始谈起,用现实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切入主题,对科学探究活动背后的科学性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借助摆、研究斜面滚落、研究硬币下落、液体中的低阻形状、一道中考题和教科版教材的问题等六个案例,把他在科学探究活动的种种思想分享给了与会的教师。在大约三个小时的讲座中,他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慷慨激昂、时而与教师展开互动,使得大家不自觉的沉浸到对探究活动科学性的思考中去。
借助培训平台 培养科学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五月底我区进行了第一届小学科学探索系列活动,针对本次活动中几个竞赛项目,教师发展中心的 姚爱祥 老师特意请 黄海燕 老师、 宋建美 老师 和戴辉文 老师给全区的科学教师进行培训,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机器人、国际数棋和智力七巧板等项目的了解和掌握,为组织好校园科学节,促进科学探究活动的长效开展,为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紧跟课程发展 展望科学未来
江苏省教研室的 卢新祁 老师可谓小学科学教育界的一位“大腕”,长期从事省科学教研员的工作,对小学科学课程有着很深的把握。他首先利用一个小调查,了解了我区小学科学教师的一些基础情况,接着进行了自我介绍、我的追求、从一个省会教研员的角度谈科学教师的成长等九个方面详尽的阐述了用改革来加强科学教育教学的观点。 通过卢 老师的无私分享,与会教师很详尽的了解了小学科学课程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对于小学科学课程的有了一个系统、正确的认识,明确了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去做?
理论联系实际 促进教师发展
西城实验学校 戴振华 老师从领衔的儿童沙龙组中的研究实例入手,把自己在教科研中的问题、收获分享给大家;华罗庚实验学校的 张俊 老师针对教师教育论文的撰写,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例子,鼓励教师及时把自己在教学和教研中的收获记录整理下来。戴振 华和张俊 老 师 老师作为本区科学教育教研的先行者,高屋建瓴,理论联系实际,对教师的教育和教研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短短两天的暑期培训很快就结束了,在这两天的培训中,本区广大小学科学专兼职教师克服了高温、断电等困难,按时到会参加培训、遵守会场纪律、与专家进行互动,获得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活动中,区教师发展中心的 姚爱祥 老师肯定了大家的优点,同时也对全区的小学科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发扬自身优势,克服困难,为金坛的小学科学教育贡献更大的力量!(明珍实验学校 王钧)
绿树浓荫夏日长,综实理念润心房
——记金坛区暑期综合类课程综合实践教师暑期培训(综合实践篇)
7月16、17日,2015年金坛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暑期培训在城西小学如期举行。教师们参加培训的热情似火,共有来自全市各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导处分管主任、专兼职教师、课程各类组织成员,200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整个阶梯教室座无虚席,济济一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金坛区域如何快速发展,有新突破,暑期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项培训,一如夏雨来临:精心布局谋发展,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次培训主讲的有市区级分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的资深专家,也有本土综合实践课程领域积极探索的年轻新锐。
课型研究——在分析中逐渐明朗
7月16日 上午,首先由常州市教科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王俊博士开讲,令人耳目一新。王俊博士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研究》这一主题,从综合实践活动的常见课型为抓手:从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总结交流的基本过程入手,以常见、生动的《铅笔包装》《我看新旧运河》等案例,紧扣每一课型活动的节点,指出活动的重点、难点、关节点、创新点,精剖细析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Excel表的统计运用,各课型应避免的误区。如何开好各型综合实践活动?在王博士的详细分析中逐渐明朗。
本土经验——在分享中日渐亲切
下午,参加江苏省劳技优质课评比、基本功大赛的潘菊萍、 张文华 老师,在日常钻研、备赛、参赛过程中,有很多经验愿与本区教师细细分享。
岸头实验学校的 潘菊萍 老师的讲解叫人心领神会。以《做点灯的人——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解读》为主题,分享了自己对教材解读中的认识:劳动与技术,应该带着孩子们怎样去变?从《劳动与技术》课程认识、教材梳理(技术点)、教材使用建议三个维度,解读了《劳动与技术》各册教材的特点,明确了《劳动与技术》 四个课程教学目标,以种植、编织(网袋、丝网花)、纸工、金工为例,传授技术重、难点的破解办法,现场示范、视频指导做纸工模块,让老师们在纸儿翻飞中体会如何突破重、难点。深情感悟: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促技,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创新,学会了劳技,独立生活不愁,小资生活无忧。老师,点一盏叫《劳动与技术》的小灯,引航学生走向无限可能的生活!
后阳小学 张文华 老师的讲座使人身临其境。以《为“劳动与技术”插上“灵动的翅膀”》为主题,“从加拿大小学生学习谈起”,展现了异域教育值得借鉴的特点:活动时间多、学习难度低、作业量很少、在校时间短、平等意识强。反躬自问:我们又能做些什么?为什么要关注劳技课程?如今的劳技课堂……,针对三大问题,提出了七大策略:1.参与兴趣,源于“生活”;2.课堂内容,服从“需要”;3.技术习得,依靠“实践”;4.创作灵感,始于“放手”;5.有效合作,依赖“方法”;6.成功体验,来自“公正”;7.拓展延伸,依据“课堂”。娓娓描述了《泥塑》《丝网花》《塑丝毽子》《电饭锅做蛋糕》《创新衣架》《桌面垃圾桶》《做纸粽子》等具体课例的实施,说现象,道策略。传递了一个信念:活动课程应该是孩子们梦开始的地方,做一个幸福的坚守者!
本土的分享,接地气,可操作,让培训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分享中日渐亲切。
课程理念——在对话中拔节成长
7月17日 上午,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研训部吴青华主任的讲座让人豁然开朗。以《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照孩子心灵的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键能力培养的实施策略》为专题,呈现目前课程实施中的三大目标问题: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效益低下;2.学生学习能力的养育不足;3.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与激发不足。小结思考:导致上述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三点值得深入思考:一是活动主题缺乏整体设计;二是活动指导呈现学科化倾向;三是活动评价的弱化与陈式化。以十大目标与八大能力为要点,阐述了基于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优化设计。在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表述及案例中,以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阐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行动与思考。在这一环节中,专家与一线教师对话,课程理念在交流对话中拔节成长。
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 姚爱祥 老师对全体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提出了殷殷期望:希望老师们不畏浮云遮望眼,在目标、组织、评价上再有新探索。“绿树浓荫夏日长,综实理念润心房”。两日的培训犹如清晨的夏雨,一扫教师心中的顾虑与困惑,滋润了渴望成长的心苗。我们也相信:有了春天的孕育、夏天的蓄积,待到橙黄桔绿时,硕果累累也可期!(儒林小学:胡小波)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4041 | 本月访问: 42368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2534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