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同题异构  异样精彩—记“课堂研究——常态优课”品德同题展示研究活动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196次

六月的阳光,透着层层暖意,温馨而又充满诗意。 201569日下午 ,品德老师齐聚殷雪梅小学,参加品德课程“课堂研究——常态优课”优秀教师同题异构展示研究活动。  

课堂篇:异彩纷呈  

直溪小学的徐斌老师和水北小学的吴欣老师以四年级下册《怎样和他联系》为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段和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尽显出不同的教学风格。  

徐老师在教学中将本节课置于“李红和姑妈联系”的大情景中展开教学,结合这一情景又设计了三个活动。活动一:了解常见的三种通信方式;活动二:了解不同的通信方式;活动三:我来试一试。在三个层层递进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也初步培养了良好的通信素养,懂得有礼貌和他人联系。  

吴老师大胆地重组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载体展开教学。课堂中以“打电话”为重点,探讨打电话的礼仪、特殊电话的注意点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通信素养。纵观整节课,吴老师以学生为主体,以联系为线索,以情境为纽带,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在科学知识、道德行为、人文情怀的一点一滴的生成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实现教学目标,超越教学目标。  

研讨篇:思维碰撞  

研究课结束之后,贺国财老师主持了教学研讨环节,听课教师也随即打开了话匣子。谢小静老师认为吴老师课堂上生活气息浓厚:对话源自于学生生活、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课堂引领学生生活。周涛峰老师则觉得徐老师注重情境的创设、学习方式多元化、活动构建于学生生活。贺国财老师针对小学品德课程提出了三点想法:1.品德教材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他认为现在的品德教材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很多内容也与时代脱节,教材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重组、替换、拓展教材。2.面对学生的生活基础,我们能做些什么?结合两节课谈到:徐老师基于儿童的立场侧重于写信,虽然我们不常用,但总会用到。吴老师则是侧重于打电话,创设了三个情境,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他指出在我们平时的课堂中就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多听听孩子的声音,让课程为孩子的生活服务。3.面对学生可能达到的未来,我们可以提供什么?他觉得我们要有儿童的思维。  

最后,金坛市教师发展中心姚爱祥老师对这次的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品德课程面临的困境,面对课程生存的空间小,我们既要理解也要努力,争取解放自己,解放孩子。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两节品德研究课,一场交流与研讨,虽然场面并不宏大,却显得实实在在,精彩无限。因为有品德课程老师的坚守,必将使我们品德前行的道路更加宽广。   

   

(供稿:金坛市薛埠小学 练薇薇)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3957  |  本月访问: 42284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2450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