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给童年着色   为幸福奠基—“大德育”课题推进研究组第十二次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197次

五月,绿树成荫;五月,莲叶满池。526日下午,一个美好的初夏时节,怀揣着品德学科的梦想,我们“大德育”课题推进研究组的全体成员又一次相聚在美丽的薛埠中心小学,进行了第十二次活动。  

【教学展示篇】  

薛埠中心小学的 王小川 老师和课题组成员练薇薇老师给我们呈现了两节精彩纷呈的品德课。  

 王小川 老师执教四年级的《媒体连着你和我——生活中的电视》这一课。教学中 王 老师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地呈现了看电视的“利”与,教师充分尊重孩子的生活现实,以谈话的方式让学生说说喜欢的节目和家长的态度,让学生看电视的真实状态得以展现,引出看电视的利与弊。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书上的资料,展开了激烈地辩论,在辩论中实现了自我的教育。 王 老师极具亲和力的课堂风格,为本课的教学锦上添花,一堂极具现实意义、贴近学生生活的品德课应运而生。  

练薇薇老师执教的三年级《为你介绍我们的学校》这一课。从这节课中,我们能感受到,练老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工作:拍摄图片、搜集数据、查找资料、撰写介绍稿……课堂上更是行云流水地组织好教学,引导学生从景色、文化、设施、活动、荣誉几方面进行了汇报交流,可谓是“高大上”的课堂,让听课老师不禁感叹:要上好一节品德与社会课,有时要比上好其他学科投入的精力更多。  

【研讨交流篇】  

研究课结束之后,由课题组成员 曹文华 老师组织大家进行了理论学习《对话交流课型(节选)》,学习了品德课程对话交流课型的概念和意义,特别提出了对话交流课型要尊重儿童的认识,关注儿童的生活。学习了实施的指导要点:1.建构和谐的课堂氛围;2.回归真实的学生生活;3.捕捉精彩的动态生成。最后,还学习了对话交流课型的问题与分析,主要存在着“零对话”“假对话”“浅对话”,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应对之策,关注儿童,尊重学生的体验,精心设计话题提升思维的含量。教学理论的支撑犹如源头活水,给我们这群行走在路上的探索者带来了心智的启迪。  

理论学习结束后,课题组长 贺国财 老师主持了教学研讨环节,对先前听的两节研究课进行了中肯的评价。 曹文华 老师觉得 王小川 老师就像邻家大哥一样的亲切,对于一个刚踏上工作岗位还不到一年的新教师,对品德学科就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表示肯定。 谢小静 老师则提出了在教学中要整合问题,让问题更有针对性更有意义。 贺国财 老师则从“儿童的生活”“儿童的思维”“儿童的立场”三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他提出了课堂中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要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真正地让课程为学生的生活服务。谈到练薇薇老师的课,大家都觉得课堂中老师能关注课前的经历,让孩子动手拍摄、撰写、搜集,从孩子的视角让学生有真实的、全方位的经历。课堂中能关注学生的体验,在体验中又关注了学校的方方面面,学生的记忆,让学生有话可说。在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课堂的容量不要太满,研究的视角不要太高,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关注儿童的心理。时间就在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无拘无束的畅谈中悄然而过。  

最后,课题组长贺国财老师又对所有成员提出了两点希望:1.“静”:他希望大家都能静下心来读一读利于儿童成长的书,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课堂教学,静下心来写一写自己的体悟和感受;2.“竞”:他希望所有的课题组成员都能积极地参加各项竞争,认真撰写论文,参加各种单项技能的竞赛,大胆地展示自己。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下午,收获却是满满的。大家都怀揣着对品德学科的憧憬,怀揣着“给童年着色,为幸福奠基的理想,相信我们在这条路上会越走越好!  

(供稿:水北小学 欣)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3957  |  本月访问: 42284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2450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