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小学科学探究名师工作室第5次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224次

 429 下午,小学科学探究名师工作室一行12人在薛埠小学开展了第5次活动,活动分课堂观摩、课例点评和微型讲座三个环节进行,薛埠小学陈金明副校长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  

在课堂观摩环节中,两位老师通过不同的课题内容;不同的教学设计思路;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分别演绎出了课堂的精彩。  

孙璐老师所执教的《神奇的水》一课,注重抓住学生们在科学探究中探究方式方法的设计与运用,利用“流言:水和热水不会混合在一起。”为研究引子,充分的做到了让学生们质疑、预测、设计实验方案、讨论讲解实验方案并进行改进等科学素养的有效提高与历练,其中学生们主动发表各自的实验设计方案和讨论改进自己或其他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与注意点是本节课重要的亮点,整节课重点抓住一个活动内容,充分做到了将其挖深挖透的效果。  

周文杰老师所执教的《力在哪里》一课,注重抓住学生们在科学探究中的兴趣点,课堂开始,周老师利用了一小段自家孩子难以将小自行车搬上台阶的视频有效的导入,让学生们明白了力是一个看不见的物质;然后分别通过玩弹簧、套圈圈、认识与学习弹簧测力计三个环节,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力能使物体改变形状,能使物体运动与静止,力还有大小与方向以及作用点,最后让学生们明白要想准确的测量出力的数值必须要学会正确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活动设计层层递进,很有条理性。  

在课例点评环节中,沈小丽老师从课堂教学细节上重点评价了孙老师的课,认为孙老师课堂中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方案环节处理很精确,充分做到了让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设计、去探究;同时也给出了一定的建议:如课堂中的非预设生成如何有效的处理,课堂板书如何有效的衔接整结课堂等。尹小燕老师从课堂设计环节重点评价了周老师的课,认为周老师的课堂环节设计简约而不简单,活动的设计指向性明确;同时也指出,若能更进一步的让学生们自主来设计或者讲出探究实验方案,可能会效果会更加的好。杨建华老师从课堂教学材料与学生兴趣点上对两位老师的课都进行了精确的点评,他认为孙老师的学生自主探究环节很有亮点,周老师的材料选择也做到了精炼和有效设计;同时杨老师还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活动设计和材料选择上还可以更加关注学生们的兴趣点,若选择让学生们前概念内所没有答案的活动内容和选择让学生们更愿意喜欢去玩的材料,可能课堂的整体效果会更加的有效。  

最后,工作室领衔人张俊老师为大家作了《从文本到实践——谈教科研论文撰写》的微型讲座,张校长在聊天式的事例分析中对比了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的时间安排,指出小学教师有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是一笔极大的财富,为人师者当善加利用,从而在“为人修养、教书育人、学习反思”等方面获得不同程度的提升、进步、发展。随后,张校长切入正题,从“为何写”“写什么”“怎么写”三个方面与老师们分享、交流了自己论文写作的经验与感悟。他结合大量具体、典型的实例,,从选题、选材等角度出发,为大家的论文写作支了“仿生”“变化”“挖掘”“出新”四招,交流了“并列式”“递进式”的写作结构。他同时指出“学习写作≠学习写作方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要先有想法和做法,才会有合适的说法”。带赏析了一则最近疯传的微信——大树理论。成为一颗大树要具备5个条件:时间、不动、根基、向上长、向阳光。一则视频,给今天的讲座增添了“余音绕梁”之感。  

通过此次活动,我们都学到了很多知识,明白在教育教学中也好、课题研究中也罢,只有自己真正用心去思考了,主动去探究了,反复去实践了,才能真正的从中得出有内涵的体会与反思。祝愿工作室的全体成员都能朝的自己的目标方向更近一步!(建昌小学 李赟供稿)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3951  |  本月访问: 42278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2444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