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186次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在这麦香、棕香、花香四溢的初夏,6月5日下午,小学科学张俊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华罗庚实验学校,品味科学探究的芳香。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优化设计”主题沙龙交流中,与会老师围绕科学课程的四大领域内容,结合自己开发的成功案例,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研究的智慧与快乐。
探究引领篇:找寻科学探究点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提高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张俊副校长和李俊老师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目标、内容、环节、材料、表述和评价等要素进行尝试思考,精心设计,多样化地对其要素进行修正、重组、创造。他们用鲜活的教学案例给大家阐述了: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目标呈现要简明,突出人本化;内容呈现要简约,突出生活化;环节呈现要简化,突出主体化;材料呈现要简单,突出结构化;表述呈现要简练,突出个性化;评价呈现要简括,突出多元化等五个方面。这样的优化呈现,不仅提高了科学课堂效率,而且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提升。
物质世界篇:还原科学探究的本质
如何有效开展探究活动?如何让教材更好的适应教育实际?戴辉文、周文杰老师在交流中,结合她们研究的一些成功案例,提出:科学探究只有真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学习中。选择的活动越接近真实生活,越能使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只有提供了有利于学生探究的典型活动,才能提升学生的探索历程、体验感悟,使他们比较容易的去自行实验、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需要对于课程资源之一——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设计进行适应性的改造、创造和丰富,需要重新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探究活动,如此才能让教学充满灵动和丰富感。
地球宇宙篇:触碰梦幻般的“地球和宇宙”
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地球与宇宙,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地球与宇宙”的内容标准的确定是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认识不同种类、不同环境中的生物 ,进而对多种多样的生物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罗健、陈淑桢老师通过几次成功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后认识到,科学课教师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教材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路,甚至是有所缺憾。这就要求教材的实施者能准确地把握学生,以科学探究的新理念、创新的教学观去研究教材,大胆地对它进行修、删、增、补,设计出适合当地实情、适合自己学生的、重组的、完善的教材,更科学地使用现行教材,让教学更适合儿童。
生命世界篇:让探究活动更富生命意义
有效的学习“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作为科学课程四大领域内容之一的“生命世界”部分内容为小学生提供了诸多培养科学素养的机会和可能。徐秀斌和李赟老师认为:科学课就是要使儿童对生命世界的好奇心得以呵护,从对生命现象和事物的表面认识发展到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使其关注生命,关注环境,关注生命科学的发展。生命世界单元的探究活动要从观察身边常见的生命现象入手,以显浅的容易感知的有关生命问题为中心,对少年儿童进行生命知识的启蒙教育。帮助儿童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命,热爱生命。融“知识、态度、方法”于一体,力求在灵活、开放的氛围中感知生命的特征。
经典案例篇:池鱼跃不同 园鸟声还异
“科学源于生活”,“教材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依托”。黄菊花与刘志香老师结合她们开发的经典案例《声音的产生》,给大家介绍了如何对教材进行重组和再优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要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将探究活动进行筛选和重新设计,使活动更丰富,难度更低,但是探究的深度更为深入。在活动设计中要充分体现 “科学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思想,从而让学生消除科学的“神秘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将科学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并为自己的生活、学习服务;“有的放失”地开发学生对探究科学的无穷兴趣,为以后学习“科学”的思考奠下坚实的基础。
尾声:让探究点燃儿童的科学梦
在活动最后,工作室领衔人张俊副校长勉励大家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要精心备课,充分挖掘身边资源,拓展课堂宽度,巧用教学理念,准备好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各种材料,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点燃起科学之梦。
近观眼前春正浓,放眼远处春更浓。小学科学的这群追梦人会用自己的一颗心、一双眼、一双手让科学课堂成为孩子快乐的天堂。
昨天访问: 6726 | 今天访问: 4048 | 本月访问: 42375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2541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