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记常州市品德课程同题异构活动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189次

 

48日下午,金坛市品德课题组一行十多人来到常州市戚墅堰东方小学,参加常州市小学品德学科“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金坛市后阳小学的谢晓静老师和戚墅堰东方小学的黄珊珊执教了《天有不测风云》这课,同一课题,不同的课堂构建,共同演绎了精彩。

谢老师围绕教材中的“大自然的另一副面孔”这一版块,首先让学生认识各种自然灾害,并学会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引发有自己的思考;其次从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大自然到各种自然灾害中的地震的天崩地陷、家毁人亡,形成视觉上、心理上的冲击,在中日同时7.0级的地震造成的不同生命及财产损失的对比探究中再次引发学生的思考,认识到失去家人的痛苦和生命的可贵;再次,谢老师在课堂中创设真实的情境,在演习中发现问题,从而剖析不足,从而将生命教育与活动融入课堂。课堂上她用音效创设了一个地震情景,学生真实地现场躲避,在亲身体验中他们自己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这样的体验是学生喜爱的、能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求,能形成一定的自救能力,获得了情感体验。

黄老师的课在和孩子们看似随意的聊天中拉开了序幕:“清明这个小长假去哪儿玩了?那儿哪里吸引你?”轻松愉快的聊天后,黄老师又出示了上星期和同学们一起去淹城游玩的图片,在大家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的同时,黄老师话锋一转:“大自然还有它的另一幅面孔,据你们所知,常州发生过哪些自然灾害?”接下来的教学中,黄老师也选择了地震为重点进行教学。首先是学生研读文本,感受汶川地震带来的严重后果,老师又补充图片、文字资料,让学生直面地震带来的严重危害;其次,教师创设了三种地震来临时的情境,让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话题交流:如果地震来临,你在这些地方,会怎样逃生?在交流中,学生代表还上台做小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珍贵的“地震活命三角区”的小知识;再次,黄老师还选择了三种其他灾害的案例让学生谈看法,学生讨论后再利用电脑查资料补充自己的观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两节课后,在常州教研室王俊教研员的主持下,执教老师和常州品德中心组、课题组、各区代表们围坐在一起进行了评课。

评课时,老师们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堂呈现出了共同的精彩:

一、教师教学目标明确  

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或几个教学主题,对于同一个单元、同一个学习主题,如何既有效地组合教材,又能充分考虑到每一课时的容量,这就需要教师准确地对教材进行深入地剖析,大胆地进行分割与取舍,恰当划分课时任务,找准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夯实学习基础。两位老师都以教材中“大自然的另一副面孔”这个方面的内容为重点进行教学。教学目标,简洁、清晰、具体,而教学围绕这三个目标层层推进,让学生经历“知—情—意—行”的学习过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谢老师课前设计调查表,引导学生分小组活动搜集资料。进行合理地归纳和整理。学生有指向性地收集各类灾害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培养能力,此时,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就是主导,资料是学生自己收集的,自然灾害的可怕之处和破坏性是他自己感受到的。学生在合作、探究的氛围中拓宽学习视野,对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危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用他们的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悟,用头脑去辨别,用语言去表达,儿童的行为和能力的养成在这里体现。

黄老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当地震来临时,我正在小区内、9楼的家中、 ,此时我应该怎样逃生?学生根据不同的地点,在交流中不断生成,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学生的逃生知识。此外,黄老师还出示了三个人类在面对灾害时的不同处理方法,让学生判断是否正确,并思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学生先是四人小组讨论,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老师又为学生提供电脑,让他们从网上找资料来补充自己的观点。老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在小组交流合作中不断探究,培养能力,内化知识。  

三、有效激发学生情感  

谢老师在课上,从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大自然到各种自然灾害中的地震的天崩地陷、家毁人亡,形成视觉上、心理上的冲击,在中日同时7.0级的地震造成的不同生命及财产损失的对比探究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认识到失去家人的痛苦和生命的可贵。

黄老师也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的介绍,并配上音乐,让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展现出来。

要使品德课教学内容与形式真正融入生活,情感体验是基本的桥梁和纽带。而学生的道德认识只有在个体的心理过程中产生共鸣,成为个体的价值判断和自我引导的依赖时,它才是有效的,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注意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是非常重要的。在有了情感奠基之后,学生自然而然产生了“保护自我”、“保护自然环境”的需要,有了行动的出发点。

同时,两位老师还有各自的闪光点。

评课老师们肯定了谢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在“躲”的活动中体验的做法,认同了黄老师结合常州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谢老师在面上选点,以地震这一灾害为突破口,从学生自己找资料了解它的危害,到教师补充视频资料,再到地震来临时的自救“三字经”,最后到以坚强乐观的心态面对灾难,一路向纵深探究。

黄老师则以几个素材为基本点,引导学生去更广阔的面上探究。

此外,老师们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1、在选择灾难的材料时,考虑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 不能徒有“降龙之术”。

2、课堂上要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方式上多着力。

一下午的教研活动结束了,但我们对的品德学科的研究之路还未结束。幸甚,成长路上,有你,有我,有我们。

附件:签到单

(供稿 薛埠小学 季小香)

昨天访问: 5391  |  今天访问: 33  |  本月访问: 43751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3917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