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186次
3月25日 下午,在美丽的阳春三月,感受着春的气息,伴随着绵绵春雨,我们大德育课题组一行12人又一次相聚在美丽的后阳小学,进行课题第2次活动,课题组顾问庄素芳校长也应邀前来参加本次活动。
课堂教学:展示品德教学的美丽
首先是由 谢小静 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天有不测风云》。走进 谢小静 老师的课堂,总给人一种亲切之感。本节课, 谢 老师通过教材内容及搜集了一些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大自然也有不可抗拒的一面,自然灾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并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种类,并感受重大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认识它的不可抗拒性。最后学习在常见的自然灾害——地震面前自护与互助的方法,培养相应的应变能力,灾害发生时能够不慌乱,采取正确的措施开展自护与互助。课堂中教师利用图片、声音、视频、数据等形象地展现了“不测不云”,并通过逃生演练来指导学生在灾难面前应有的行为及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扎实高效的课堂让我们看到品德教学的美丽。
讨论交流:展示团队研讨的美丽
走出 谢小静 老师的课堂,总给我们一种收获和反思。首先庄素芳校长提出了几点中肯的想法:1、品德课堂中不要有语文课的影子,如何把自主权还给学生,针对六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认识灾难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课前的资料搜集进行自觉展示。2、如何让学生产生“生命可贵”的强烈欲望,怎样触发学生内心的情感点,引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教师要以“情”为导,找到触发点。课题组其他成员则围绕“逃生演练”环节进行了大讨论。如果选择,那么教师如何驾驭,如何让学生有不一样的收获?如果不选择,课堂中的落脚点在何处?大家各抒己见,场面热烈而又不失和谐,给执教老师充分的选择依据,并给 谢小静 老师参加常州大市的品德教学竞赛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支持。老师们的热情参与让我们看到研讨的美丽。
微型讲座——展示教师学习的美丽
讨论交流结束后,大家顾不上休息, 陈靓 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微型讲座《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当前小学品德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 陈靓 老师在讲座中指出,品德形成的过程分内化和外化两个阶段,从生活中来是实现品德内化的有效策略,要做到:挖掘“在场因素”,引发生活话题;透视“生活事件”,激发生活思考;形成“共同遭遇”,强化“生活体验”;促进深度对话,积累生活经验。而课程的实施必须以生活世界为其归宿——到生活中去,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变他的生活方式,提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在近三十分钟的讲座中,大家始终认真聆听,时而做着笔记,时而微微点头,时而响起掌声。老师们的认真聆听让我们看到了学习的美丽。
方案研讨:展示品德课程的美丽
随后,课题组组长 贺国财 老师就新一轮的课题研究项目与大家作了讨论和交流。 贺 老师在方案中提到了“儿童化生活”,并就这一概念进行了解说,给课题组成员留下了很多的启发与思考。最后, 贺 老师就新成立的课题组提了四点:纪律性、程序性、责任性、灵活性,并制定了大德育课题推进研究组的章程。这一系列的研讨与说明让我们看到了品德课程的美丽。
活动结束,已是雨过天晴,走出后阳小学的校门,大家的步子更加的坚定与执着。脚踏实地,美丽前行,我们的品德课程,有了大家的坚守,一定可以迈得更深,走得更远。
(活动报道:金坛市水北小学 吴欣)
昨天访问: 5391 | 今天访问: 11 | 本月访问: 43729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3895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