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175次
为进一步明确方法指导课课堂的建构与组织实施,澄清观察、讨论、调查等主要学习活动在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思想观念问题,回归课程的儿童化。12月27日下午,金坛市综合实践活动、科学课程“方法技能指导课暨基地研讨”活动在金城镇中心小学成功举行。本次活动由研训中心姚爱祥老师组织实施,来自我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小学科学老师共100多人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朝阳小学戴辉文老师和茅麓小学李晖老师,围绕“调查”这一主题,分别从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角度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指导策略,呈现出别样的精彩。
戴辉文老师通过人工造雾,引导学生直观区别雾与霾的异同,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霾是怎样形成的?通过讨论找出雾霾形成的原因:化工生产、燃料燃烧、焚烧垃圾、粉尘扬尘等,指导各个小组利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两组实验,最后用信息发布会的形式,将实验结果公示。将调查的方法和技能隐形于实验和验证之中,通过公布相关数据将活动从课内引向课外。
李晖老师通过听赏动画音乐,感知动画形象;选择喜爱卡通,引发真情思考;进行现场采访,掌握采访要点;举行小组调查,理解问卷要义;触发观点碰撞,深入观察思考。融方法和技能指导于学生喜爱的活动之中,在潜移默化中,领悟调查方法和技能,感受方法的价值;于循序渐进中,掌握调查的种类和操作。有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惊喜和豁亮。
金城中心小学戴振华、白塔小学陈月萍、河头小学徐锁平分别对两节课进行了即兴点评。他们一致认为,综合类课程的方法和技能要基于儿童真实的生活,关注生活化、生动性和生长点,做到学科整合、过程开放、着眼过程、注重体验、张扬个性。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学习方法的内在需求,采用适切的方法,分成阶段实施。教师要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空间和可能,让孩子自然成长。
金坛教育与研训中心姚爱祥老师从社会与人自身发展的综合化趋势,从儿童成长的生命需求等方面高屋建瓴地阐述了方法技能课中存在的误区与突破围城的紧迫性,他指出:科学有较严密的知识和逻辑体系,综合实践活动更多地强调自由和创造——一种基于儿童,充满了选择性和自由度。他强调;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要避免纯粹的方法技能的学习,如果脱离了具体的问题情境,离开了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那是非常苍白和无意义的。我们要着眼孩子积极的学习形态,改变以往僵化的传授方式,培养一个个富有自由灵魂、思想自由的生命个体。
他以两位老师的这两节课为例,强调了技能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隐形化,他说“只有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也只有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潜移默化地习得方法,才能让学生受益终身。如果花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方法技能的单纯教学,让它成为课程的所有,是可笑和悲哀的。”
据悉,本次研讨,是综合类课程课堂教学规范化、高效化实施的一个缩影,综合课程组的老师们还将从学生的实际、区域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重在实效,期待我们的思想能以星火燎原之势推广,并逐渐扎根于诸多学校。
金城中心岳建华供稿
昨天访问: 5391 | 今天访问: 28 | 本月访问: 43746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3912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