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拨雾去霾 荡涤思想 豁然开朗——小学科学课题组第31次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169次

岁末,小学科学课题组在朝阳小学进行研究活动,研训中心姚爱祥老师指导了研究活动。  

多日以来,延绵不散的雾霾遮蔽了人们的视线。仰视头顶昏暗的天空,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如何走出这令人窒息的雾霾围城?作为一名有前瞻眼光的科学工作者,课题组成员不约而同把教研的视角投射在雾霾有关的话题之上。于是,在1225日,在朝阳小学实验室里,四位老师带领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这个话题。  

   

朱林小学 罗健 老师呈现了《肺和呼吸》一课。他用憋气游戏为引子,让孩子们认识呼吸的重要性,进而思考人体有哪些器官参与呼吸的过程,把它们画一画。孩子们杂乱无章的思维碎片显示了知识的缺失,而教师随后出示了呼吸器官图,使孩子们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接着,教师布置了实验活动,孩子们依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讨论、分工、动手操作、记录,有条不紊,环环相扣。在揭示出呼吸系统的相关知识之后,教师把孩子们的思绪引入到如何保护呼吸器官之上,从课内延伸至生活中去,凸显出“课堂小天地,生活才是真舞台”的构思。  

同行点评:教学思路清晰、实验材料充分、演示器材有创新。  

   

直溪小学 崔起 老师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能量》一课。他用一篇美文为话题,让孩子们对能量这一概念进行认知,从事实出发,从身边物体能动起来的原因引发思考,不灌输,不硬塞。孩子们结合平时的观察,水到渠成理解了概念。随后的一系列能量的讨论交流,使得孩子们对各种各样的能量有了系统的认知。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是有效的,把一个个看似复杂的科学概念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接着,教师给学生一个自创的实验材料——小火箭,让孩子们到户外进行对比实验。在得出结论之后,教师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认识应该发挥能源效能最大化,粗放式的发展对现代文明会带来严重后果。  

同行点评:教学手段合理、PPT制作精美、自创实验器材。  

   

汤庄小学 孙小娟 老师带来了《分类》一课。她从超市货物摆放特点导入,把学生直接带入生活实际中去,给学生设置医院楼层科室这样的问题,讨论这样安排的好处。在揭示出分类概念之后,用几副扑克牌作为实验材料,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之后,再进一步用海洋生物、蔬菜水果等实验材料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时间。  

同行点评:实验材料有创新、给足学生体验空间、课堂调控能力强。  

   

朝阳小学 戴辉文 老师带来了《雾霾》一课。她先出示一组雾的图片,一组霾的图片,让孩子们找一找有何不同。然后相机出示第一个实验活动:造雾。孩子们依据教师提供的器材造出了雾的效果。然后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课前了解的有关雾霾形成的原因。学生对雾霾天气比较好奇,众说纷纭。教师依据学生的猜测进行了提炼,总结出4种雾霾形成的原因,并提供材料让学生制定实验方案——造霾,用实验来验证猜想。为了更全面的认识雾霾形成的原因,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认识另一种方法——调查,总结出若干调查方法。并要求学生用调查的方法再去认识雾霾的相关知识。  

我的感受:这节课是为了参加综合实践、科学课程“方法技能指导课”暨基地研讨活动的一节自创课。我参与了4次磨课过程,感触较深。  

一磨:以教材为主,直接从调查方法入手,结合视频、资料等手段,在与学生交流讨论中,得出访问、问卷、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调查雾霾形成的原因。(一改:教学方法类似于综合实践活动,没有凸显科学课程特点,建议增加实验环节。)  

二磨:增加实验环节。教师造雾,学生造霾。比较雾与霾的不同之处,最后揭示若干调查的方法。(二改:雾霾的概念不够清晰,要明确定义。实验操作过于简单,每组做两个实验,对学生课前了解要重视。)  

三磨:分别定义雾与霾。学生有课前调查。雾霾形成原因有板贴。(三改:雾霾图片重新选择,资料语言定位要儿童化,实验材料准备要充分精细,凸显课前学生的调查重要性。)  

四磨:雾霾图片改良。雾霾形成板贴精炼。调查方式渗透有层次。(四改: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练,板书设计要改良,实验指导细节要雕琢。)  

历经了4次磨课过程,亲身经历一堂优秀的自创课程诞生。不经历阵痛,怎能收获精彩?不反思磨砺,怎能破茧成蝶?  

                 金坛市茅麓小学 邓云 执笔  

 2013-12-27   

昨天访问: 5391  |  今天访问: 2  |  本月访问: 43720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3886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