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231次
11月20号下午,小学科学张俊名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齐聚涑渎小学科学实验室,进行“物质世界”探究活动优化呈现的实践研究。
首先,由涑渎小学 周文杰 老师执教了六年级上册中的《蜡烛的变化》一课。本课主要内容是是观察研究并对比物质间的前后变化,课上周老师首先以一首蜡烛的打油诗引入课题,其次通过多种观察方法,了解蜡烛特点。在对蜡烛的特点了解之后,周老师提出了问题:“你们有什么办法让蜡烛发生变化。”学生提出了,压碎、加热、点燃的方法能让蜡烛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猜想,教师以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完成实验,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知道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一类是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接着,由直溪小学 黄菊花 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中的《声音的产生》一课。黄老师用一首《拍手歌》引入课堂,师生一起拍手一起唱歌,拉近师生的关系,为下面的研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其次黄老师出示了几组有结构的材料,音叉、橡皮筋、铁尺让学生玩,从发出多种声音开始,到怎样用同一种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巧设疑问,让学生发现声音可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为了验证猜想让学生做了橡皮筋实验,刻度尺振动实验,音叉实验证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了解了固体振动能发出声音后,黄老师还演示了液体、气体振动也能发出声音。最后以一首小诗结束了本课教学,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下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实验室。
最后,工作室全体成员结合两节研究课,对课例进行了点评。 徐秀斌 老师对两位老师的教学内容环节设计给于了肯定,在蜡烛的变化一课提出了一些建议,如水蒸气凝聚成的小露珠,学生说的是水蒸汽,科学教学用词应当做到严谨; 陈淑桢 老师针对蜡烛变化一课,对于学生实验操作前的指导,教师指导一定要到位否则学生操作时会出现一系列的情况,称赞黄老师在课上鼓励性词语用得非常的好,值得大家学习。领衔人 张俊 老师对于探究活动优化呈现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在教学重点突破上,要引导学生多用比较的方法;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要学会删减和添加,对教材内容删掉一些不适合的,增加一些拓展性或深层次的内容;在教学环节把握上,要学会关注细节,细节决定着一节课的好坏。
涑渎小学马冉生校长和研训中心姚爱祥老师全程参与工作室的活动,并对科学课的“科学趣味”和“课堂深度”两个话题交流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让工作室全体成员深受启发!
(涑渎小学 周文杰供稿)
昨天访问: 5391 | 今天访问: 33 | 本月访问: 43751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3917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