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133次
“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更红更娇;走在秋天,秋天的空气更甜更好”。金秋风景如画,十月天高云淡,迎着朝阳,踏着晨露,我们“大德育”课题组成员来到了美丽的水北小学,开展第二十五次研究活动。
上午,水北小学的周爱云、吴辉、陈海燕老师分别给我们带来了《蒲公英》、《小动物过冬》和《男生女生不一样》三节精彩纷呈的研究课。
周 老师的课在歌曲《蒲公英》悠扬的旋律中拉开了序幕,课堂以太阳公公的嘱咐为主线,以在座“小蒲公英们”选择何处安家和文中两颗蒲公英种子的选择为副线展开教学,学生们则通过读、说、思、问等方式,领悟了在生活中要“学习、观察、听从正确教导”,才能不被事物表面现象所迷惑的道理。最后, 周 老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寻找生活中用表面现象迷惑人的事例,育人于无痕。
吴 老师执教的《小动物过冬》也是一篇童话题材的文章。在教学中, 吴 老师以小燕子、小青蛙、小蜜蜂商量如何过冬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和表演,找到并概括了三种动物过冬的方法:迁徙、冬眠、储粮。另外,老师还灵活地扩大知识的外延,通过一首儿歌,让学生知道了其他动物过冬的方法,趣味盎然。
陈 老师执教的《男生女生不一样》是《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教学时, 陈 老师从让学生们挑选同桌导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再让学生看事例猜男女生性别,并回忆上节课中“扳手腕”、“穿针引线”游戏产生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男生女生之间的差异;然后通过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找到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并引导学生分小组发挥各自的优势合作完成“吹气球”的游戏;最后通过创编诗歌来拉近彼此距离,体会到了男生女生在班集体中的重要性。
下午,课题组成员按照计划,先后进行了理论学习、评课议课、课题组结题准备三个活动。
理论学习时,直溪小学的 陈靓 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基于“生活教育理论” 探寻品德与社会课程校本化实施》一文。文章指出,品德课程最根本的表现就是“回归生活”,要求德育课程从知识体系中走出来,关注儿童及其生活,帮助儿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倡在实施品德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善于开发资源,与其它学科“约会”,与班队活动融合,与活动“牵手”,打破学科教学单兵作战方式,使课程走向更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新境界。
评课中,大家一致认为, 周 老师的课充满美感。首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美的情境。悠扬舒缓的音乐,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的蒲公英图片贯穿始终,使学生融入了文中那神奇的童话世界,仿佛他们自己也是那一颗颗蒲公英种子,带着太阳公公的嘱咐,飞向自己心中向往的地方。其次,教师的语言美。不论是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还是评价学生读书、回答, 周 老师的语言都是那么深情款款,给学生以启迪和鼓舞。
如果说周老师的课充满“情境美”、“语言美”,那么吴老师的课则充满了“童趣”,充满了“心灵美”。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小动物商量如何过冬,然后戴上头饰表演读,兴致勃勃;对三种小动物即将去过冬,学生们送上温情的关怀,一颗颗关心他人的赤子之心熠熠生辉。
陈 老师的课与活动“牵手”,灵活多样,是一种“灵动之美”。整个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从现象到本质,通过种种组织有序的活动,让学生明白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男生和女生之间要彼此相互合作,互相尊重,和谐共处。
当然,三节课也有共同点:1、聚焦生活;2、重视德育在课程中的渗透;3、活动情境的创设。大家在肯定三节课优点的同时,也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在课堂中要善于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帮学生搭建台阶,理解、内化所学内容;
二、活动时要求要明确,教师除了给予适当的指导,还要给予正确的评价,使活动行之有效。
评课总结时,贺国财组长幽默又不乏睿智地拿“做红烧肉”来比喻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时虽然各种“作料”齐全,但是味道尚欠。就拿品德课程来说,课程中提倡生活、资源、整合,我们在课堂上也许都有所涉及,但课堂给人的感觉总是“少那么一点”,这就是一个“入味”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文本,正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凡是课堂中能呈现生活的,尽量呈现,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有所提高,有所升华,切实地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
因为课题即将结题,在活动的最后,组长贺国财带领大家回顾了课题组共同走过的这三年时光,肯定了我们课题组成员的进步与成绩,并布置了下一次活动的时间与地点的安排。
走出水小,头顶有明丽的阳光照耀,校园西边的田野里秋光正好。组长的话犹在耳边:“在这三年中,我们‘大德育’课题组研究的范围不断深入,成员不断增加,课程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虽然我们做的事微小,但是体现了品德课程的价值,如果我们不活动,那么我们就会默默无闻,久而久之,就会失去话语权。” 幸甚,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们一直在成长。收获在即,我们追寻的梦之彼岸,就在前方。
(供稿: 薛埠中心小学 季小香)
昨天访问: 5391 | 今天访问: 6 | 本月访问: 43724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3890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