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152次
早到的夏日骄阳、昏昏的午后时光、匆匆的教学工作……所有的所有,都挡不住大德育课题组成员草根研究的热情。 5月14日下午 ,课题组成员们再次相聚后阳小学,在有限的时间里扎实有效地继续深入“课程资源整合的有效性”的研究活动。
首先,由后阳小学的 谢小静 老师、 孙俊 老师,给大家献上精彩灵动的课堂,送来炎炎夏日的一缕清凉。
谢 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的《鸦片的背后》。她结合本校的禁毒教育活动,由清王朝鼎盛走至衰败的疆域地图导入,再追本溯源引出鸦片,通过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图片资料引领学生抽丝剥茧,找到真正的罪魁祸首。继而,在鸦片战争的教学环节中,通过两次思考探究(一次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分析,一次为圆明园重建还是保存原貌的讨论),在开放的话题中让学生的思维跳跃于书本之上,得到有效训练。最后,组织观看了“国际禁毒日”的专题新闻,带领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立足科学的角度,发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呼吁,并签名承诺,展示禁毒小报。不难发现, 谢 老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效选择能够为学生所理解的“儿童文化”类媒体资料,搭建学生的情感体验阶梯,彼时生活、彼时人、彼时事、彼时的历史,将会走近学生,不再是一片空白。
孙 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围绕“爱因斯坦伟大不伟大”这一话题,开展了三个层次的持续推进的交流,在开放与生成之间走了许多次来回,即:父亲眼中的爱因斯坦,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读者眼中的爱因斯坦。透过文本,透过一双双充满童真的眼睛,透过动情的朗读与感悟,学生走近了生活中的爱因斯坦,感受到了他平凡中的伟大,从而认识了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落实了新课标的理念。
随后,在城西小学 曹文华 老师的带领下,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 高条飞 老师的文章《小学品德学科的综合性教学策略研究》,再次提高了成员的理论素养。大家认识到:人文地理类课堂要“立体呈现,多为建构”,历史感悟类课堂要“生命叙事,以情感悟”,经济社会类课堂要“关注社会,多元整合”,生活保健类课堂要“家校联合,活动演绎”,传统德育型课堂要“走进生活,主体践行”。
理论“充电”之后,大家就两节课展开了热烈讨论。讨论中,贺国财组长提出了三点思考,即:一篇文本是否非要一课时上完?一个活动如何变得真实有效?如何真正走进学生的一点生活?要求课题组成员立足今日新起点,致力于:研读教材,领会编者意图;创设活动,体现教师引领;走进生活,感受学生心境。
此次活动,课题组成员们惊喜地看到了队伍的再一次壮大,新成员陆续地投身入大德育课题的研究。大家坚信:走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其路虽修远,吾辈上下求索,苦亦甜!
供稿:白塔小学 张琴娥
昨天访问: 5391 | 今天访问: 17 | 本月访问: 43735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3901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