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154次
2013年4月23日 上午,金坛市“大德育”课题组成员相聚薛埠中心小学,参加“大德育背景下课程资源整合的有效性研究”第22次活动。
上午第一节课,薛埠小学练薇薇老师执教了《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生活好习惯”主题中的《眼晴的诉说》一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保护眼晴的重要,掌握用眼护眼的方法,养成用眼护眼的好习惯。练老师结合本课时教学目标对课程资源进行了充分开发和有效整合,科学、创造性的运用好教材,营造了开放式教学氛围,使学生对用眼护眼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情感的熏染融入了猜谜语,画一画、听儿歌、小采访、制卡片等一系列趣味性活动中。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用心灵去感悟、体验,童真、童趣得到了释放,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展现了品德课堂中的活动的魄力。整节课中学生情趣盎然、互动频繁,教学显得张弛有度,环环相扣。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中练老师所呈现的一些教学题材取自于本班学生平时生活实际,反映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用眼现状。以事论理,道法自然,凸现出品德教学的生活性、针对性、指导性、开放性。
上午第二节课,薛埠小学 王珍 老师执教了二年级语文下册《三个儿子》一课。这是一篇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具体表现形成的对比叙述,揭示了感恩父母,以孝为先的道德根本。 王 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风格沉稳,语言幽默,以问题“明明是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只看见一个儿子?”激起学生思考的浪花,并以此统领整节课教学。教学中 王 老师把听、说、读、思、演等相机结合,相互渗透。读的形式多样,课件范读,教师范读,有感情地读,默读,带着问题读……,读书活动贯穿了整个课堂。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体验着阅读的乐趣,感悟着阅读情感,获得了阅读后的成就感,促进了语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王 老师还结合课文内容,当堂让学生演示文中“拎水”的情节,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到文中母亲的辛劳。同 时王 老师通过学生孝敬父母的生活图片的播放,引导学生生活中要身体力行,践行慈孝。教学中教师润物无声,学生文道兼得。
下午孙林霞老师首先带领全组成员共同学习了理论材料《品德教学中“学习背景”的利用》。学习背景的利用注重将品德课教学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放在学生真实的生活之中,避免了“坐而论道”“强行灌输”。该理论为本课题组的课题研究拓宽了视野,对本组课题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接着季小香老师汇报了参加“江苏省品德学科2011版课标培训”的心得体会。季老师的汇报从理论到教学实践阐述了品德教与学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这一朴实而又深刻的道理。
最后是评课环节,课题组成员依据研究的主题,结合课例,展开了真诚地交流。大家认为练老师的课准备精心、充分,注重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富有童趣,关注学生体验,体现了品德课程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的特点。教学题材从学生生活中来,较好的阐释了“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 王 老师的课注重情境创设,教法新颖、独特,体现出民主平等的教学思想,整节课给人留下真实、扎实的印象。评课结束后,课题组组长 贺国财 老师分析了常州市品德课程研究的现状,布置了下阶段的工作,并对全体组员提出了要求,希望大家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要站得高、走得稳、学得实。
(直溪小学 范忠宪 供稿)
昨天访问: 5391 | 今天访问: 28 | 本月访问: 43746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3912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