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207次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记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标培训活动
2013年3月8日 ,这一天春风拂面,阳光明媚,道路两旁的紫玉兰含苞待放,处处洋溢着春的气息。金坛市河滨小学的阶梯教室里也是春意融融,全市120多位品德专兼职教师和金坛市大德育课题组的成员相聚在这里,参加了一天的小学品德课程新课标培训活动。
理论引领,指明方向
上午,金坛市研训中心姚爱祥老师以《为生长的品德教育》为题,讲述了他对品德教育的一些观察和思考。为时两个小时的讲座,姚老师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和一个个有趣的故事、真实的事例说明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中西方品德教育的差异。教育不仅要发展人的脑子,也许更为重要的是人的心理。品德教育就是使人感受人之幸福的对心灵的化育。其中,姚老师对品德新课程进行了赋予个性化的解读,德育回归生活,其实就是回归人,回归儿童。 他引用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为我们解读了“综合、生活、体验、开放、活动、历史、过程与方法”七个核心词汇,为我们的品德教学指明了方向。台下教师们听得津津有味,时而会心一笑,时而提笔记录,时而低头浅思。
接下来,由金坛市大德育课题组组长,来自金坛市河头小学的 贺国财 老师为全体成员进行了《坚守中前行》的讲座。在品德课程的推进中虽然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阻力,但他引领着大德育课题组的老师们一路坚守,一路前行。讲座中,他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他从课程的性质、课程的理念、课程的实施建议等方面对新旧课标进行了比较,让一线教师全面理解了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
精彩课堂,提供范例
下午,金坛市大德育课题组成员谢小静和季小香两位老师分别为大家展示了两堂课《春节》和《现在的我们能做什么》。这两节课紧扣学生生活实际,呈现了执教者对新课标的理解,对德育资源整合有效性研究的思考,更有她们自己个性魅力的绽放。
谢小静老师执教的《春节》是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课堂中,她与学生平等对话,聊起了春节的拜年、贴春联、放鞭炮等习俗,趁着年的余味,学生兴趣盎然。课堂中她运用视频和图片等资料让学生有了切身的直观感受,认识到了放鞭炮的危害和“光盘行动”的重要。没有过多的说教,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引导。
季小香 老师执教的《现在的我们能做什么》是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课。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家长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的要求,她设计了广告欣赏、情境再现、现场采访、角色体验、心意诉说等活动环节,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思考、讨论、合作、交流、表达,在活动中改变自己和完善自己。通过这一系列的环节,使孩子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睿智点评,受益匪浅
两节课后,汤庄小学庄素芳校长组织大德育课题组的部分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评谢小静老师的课:
关键词:生活、综合、儿童
1、从学生的生活中入手,展示大量生活中的图片,回归儿童的生活。2、以课堂为依托,搭建了平等对话的平台。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道德教育。3、贴春联,学生上台演示怎么梳头,让学生有了动手的意识。
评季小香老师的课
关键词:情境、情真、情深
视频的选择,图片的搜集和真实的调查表能真切地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不易,正是基于学生的体验生活,所以孩子们才会有发自内心的感受,从而才能达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做的事情坚持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这样一种意识。结合“3.8”妇女节,设计心意卡,让学生有了更深切的情感体验。
一天的培训活动紧张而充实,走在回家的路上,三月的春光旖旎。我想,在每一位参与品德课程研究的老师的努力下,我们的品德课堂也一定会万紫千红总是春。 (金坛市常胜小学 颜晓芸 供稿)
昨天访问: 5391 | 今天访问: 6 | 本月访问: 43724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3890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