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开展专题沙龙  共享集体智慧——小学科学名教师工作室第十六次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187次

难忘的2012年过去了,我们终于迎来了给力的2013年。在这全新的一年里,金坛市小学科学张俊名师工作室成员于111日相聚在华罗庚实验学校,开展了关于“地球和宇宙”最后一次专题研究活动,并针对本学年的活动情况组织了相关沙龙活动。  

首先本次活动由领衔人张俊通知针对本学年的活动情况进行了相关的工作反馈。在反馈中,张校指出本学年活动的几大要点,并且深入讲解,对本学年工作室活动进行了总结。在本次活动中,张校重点指出了下一学年我们工作室的重点针对方向与路线,充分的将小学科学的探究之路走实,有针对的在课堂实际中抓住科学课的精髓,并在这条方向上将课堂理解透。  

同时,本次活动我们还组织了针对于本学年研究内容的沙龙活动。沙龙活动由组长李俊老师主持,大家都踊跃发言,交流了自己在本学年中的心得体会,同时还将自己对课程的改善与理解相互讨论,整个活动气氛融洽,大家都从中得到了很多体会,共享了集体的智慧。  

以下为沙龙活动实录:  

张俊:今天,召集各位兄弟姐妹,开展我们工作室第十六次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地球与宇宙”。请李俊老师主持本次活动。  

李俊:首先,我们从课程标准的层面来谈谈对“地球与宇宙”主题单元的理解。  

戴辉文:过去有理论认为儿童无法理解描述地球、宇宙之大的数据的确切含义。例如,很少有孩子真能知道100亿颗恒星到底是多少。宏观的空间想像能力有限,使得儿童理解星球空间位置关系也有一定的困难。这些理论使小学阶段有关地球与宇宙的知识和生命世界、物质世界的知识相比而显得比较薄弱。近年来,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这部分的教学变得容易了,生动的影视作品吸引了许多孩子的注意力。许多国家都加重了小学科学课程中地球和宇宙部分的份量。  

黄菊花:我来谈谈本单元在课标中的地位:1.本领域课程标准体现了《科学》课程体系的整体性,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标准中不仅包含了有关天体系统和地球环境的基本知识,而且渗透了天文学和地学的科学研究所重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比如说重视学生收集资料、观察、测量、绘图、识别等技能的培养。2.本领域的课程标准重视科学史的教育,使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互相渗透。3.本领域的课程标准重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和探究中了解三者的关系,并提高学生以科学态度进行决策的能力。  

徐秀斌:我觉得这一领域的基本目标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1.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出发,激发他们生来具有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观察自然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本领域的学习,除了要了解或理解关于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的基本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和科学规律以外,还要重视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技能。3.本领域的学习还要通过了解古今中外的天文学家和地学方面的科学家探索科学的史料,体验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罗健:我认为本单元有三个并列的一级主题:静态的有关地球概貌与组成地球的物质;动态的由于地球运动所引起的各种可见变化;第三个板块是天空中星体的认识。再接下来是二级主题,教材当中的具体内容按二级主题展开。  

刘志香:有关“地球和宇宙”的知识,不仅可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还可以使儿童了解人类为科学地了解宇宙所做的努力,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生存的意义,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物质的破坏,从而产生对地球物质怀抱感激之情,树立保护人类唯一家园的意识。  

李俊:刚才各位成员从“地球与宇宙”单元在课标中的地位、本单元所包含的内容、学习本主题单元知识的意义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接下来,我们能不能从课堂教学的层面,谈谈“地球与宇宙”主题单元的优化设计,或者从教学实践的层面,说说在教学本单元过程中一个最成功或者失败的课堂案例或片段。  

陈淑桢:要使本单元的学习更具成效,我认为应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1.精选合作内容。课堂教学中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内容都需要合作。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要有一定的难度,是个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种内容适宜安排合作学习。一是某些方法、结果容易出现意见分歧的内容。如宇宙中是否有外星人?学生说有,有的说没有,无法让学生讨论统一认识。  

2.明确合作分工。应该让每个学生在合作的始终都有清晰的任务,或记录、或操作、或搜集、或补充、或查阅资料、或中心发言等,并让他们明白,个体任务完成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的质量。要分工合作,共同为小组争取成功。  

3.细化合作程序。不能以一句“请四人小组合作……”的简单指令代替合作学习的程序组织。应该按照“交待清楚——独立思考——观点碰撞——交流评价——成果汇报——总结提炼”的步骤使合作学习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  

4.重视合作指导。  

周文杰:其中,五年级有观察星空的学习。我认为这部分学习,要求让学生观察星空,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浓厚兴趣。先用肉眼观察星空,在能见度很好的夜晚,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星构成了若干个星座,随着时间的推移(例如隔一二小时)会发现星座东升西落。如果隔几个月,星座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前者是地球自转的结果,后者是地球公转的结果。在观察星空的活动中,学生生来具有的求知欲被激活了。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例如,星星为什么亮暗不一、光色不同?它们彼此相差多远,离地球有多少距离?为什么星星会“眨眼睛”(闪烁)?为什么会有流星?星座的“范围”有多大?这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一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中学习有关知识。  

在了解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础上,要使学生知道制定阳历和阴历的天文原理,这样把《科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通过学生活动,例如要求他们用手电筒作为太阳光源,在转动的地球仪上观察照射点的位置变化来直观形象地掌握这一知识要求。在掌握了日、月、地三者互相运动的基础上来了解形成日食与月食的原因。在课程标准的活动建议中,有记录月相变化的要求,可以让学生运用绘画的办法来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  

冯君:在学习《探索宇宙》部分内容时,特别须注意运用历史上的科学家如哥白尼在确立日心说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科学精神,以及发现远日行星、小行星带、哈雷彗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过程。科学史的引入,并不作为知识的要求,而是有助于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加深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互相关系的理解,认识科学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同时让学生感悟科学研究需要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献身的精神。  

罗健:有关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人类对太空的探测的内容,我们可以多用图片资料和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形成较为直观的印象。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初步树立起科学的宇宙观。同时,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陈淑桢: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图片资料,并鼓励学生创作手写板、科学幻想画等,将这些内容集中展出,举办“科学展”,选取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当解说员,宣传科普知识,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黄菊花:在了解有关地球知识及地形地貌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多让学生动手。如:让学生制作小型地球仪,主要是提高学生进行技术设计和动手实践能力,学会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按照合理的流程完成制作过程。同时让学生学会制定评价方案,对小型地球仪进行自评和互评。  

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制作的小型地球仪,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把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作一个精巧的小型地球仪。  

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  

1.用什么材料:如乒乓球或其他球状体等。  

2.用什么工具:如要比较精确地做成地轴与公转平面为665°的夹角,则要用量角器;如用泡沫塑料或者木板做底座则要用切割工具。  

3.达到什么目标:如要能转动,要画上经纬线等,由学生自己制定  

4.确定工作计划:可以要求学生用框图来表示制作流程,明确分工和完成日期。  

在制作完成小型地球仪后,在年级里举行一次展览,让学生自行编制评价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评价表,各组经过讨论要确定一份统一的评价表,评价表中的项目可以有:(1)是否稳定牢固,(2)是否转动灵活,(3)夹角(66.5°)是否正确,(4)线条是否美观等等。每项内容均有不同的得分。然后让学生做评委,评选出最佳的作品。优秀作品在下一届的教学中可以成为范例进行展示。  

戴辉文: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重视模拟实验。比如:让学生了解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时,可以用模拟实验让学生从直观上认识这一学说。选用吹塑纸、吸管、剪刀、笔、水等材料,用笔在吹塑纸上画出各个洲的轮廓,用剪刀剪开,轻轻放在水盆里,然后用吸管吸几滴肥皂水,滴在各大洲的连接处,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  

李俊:从各位成员的发言中,我们了解到课堂的设计必须要精心,材料的选择要优化,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好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更精彩。  

最后,张校还对本次讨论提出了以下4点建议:  

1.如何更加有效体现探究学习的方式?  

2.如何充分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  

3.如何将学生的活动资料便于展示与体现?  

4.由老师自发做一些科技作品,对学生动手制作起到精益求精。  

本次活动,工作室成员们都针对平时课堂中的发现与体会和其他老师们进行了真切的讨论与研究,真正做到了科学课堂有效性的深入研究与反思,并且深化了课堂的实验设计思路与理解。让科学融入生活,让生活伴随学生。  

(直溪小学黄菊花、建昌小学李 供稿)  

   

昨天访问: 5391  |  今天访问: 14  |  本月访问: 43732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3898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