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丹桂飘香聚水小   教学研讨集智慧--品德大德育课题研究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164次

九月,凉爽惬意;九月,金黄飘飞;  

九月,硕果累累;九月,恬静悠远。  

 919 下午市“大德育”教学研究中心组暨课题组成员又一次相聚水北小学,进行了第十七次活动。  

第一篇章:教学研讨  

本次活动紧紧围绕常州市级课题《大德育背景下课程资源整合的有效性研究》,开展了课堂教学活动,由水北小学 陈海燕 老师执教《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身边的变化》、严峰校长执教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课《爱之链》。  

在《身边的变化》一课中, 陈 老师将课前收集一些购物票证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了解一些计划经济时代的小故事,为教学做相应的铺垫。尔后, 陈 老师多角度、多形式地帮助学生了解计划经济时代国家经济状况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状况。通过学生对自己长辈的采访,调查生活小故事,收集有关购物票证,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感受经济不发达,人们生活中物资的缺乏,通过与现实生活的对比,感受到了生活的巨大变化,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在《爱之链》一课中, 严 老师以情境为动力,以朗读为主线,以对话为灵魂,以感悟为核心,设计了:回忆“爱”的故事、体悟“爱”的真谛、自学“爱”的传递、感受“爱”的延伸、诠释“爱”的内涵的教学思路,层层深入,渗透学法,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爱的共鸣”,理解、深化了“爱的感受”,促进学生将爱传递。  

第二篇章:评课议课  

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大家短暂休息后,马上进入了评课议课环节。  

对 于陈海燕 老师的这节课,大家给予了肯定,突出了教师的课前准备的充分和教学设计内容的对比性。同时也指出,本课的教学目标除了回顾过去外,更要通过图片、数据的比较,来了解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还要能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身边的变化,也要看到变化所带给人们的烦恼和破坏,并试着想出种种对策。  

在评价 严 老师的这节课时,大家都有同感:教案设计精心,内容相当翔实,小标题的提炼更显独具匠心。在教学中, 严 老师运用自己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一次次朗读中,让学生在“爱”的语言中,达到共鸣。同时大家也提出,《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在这堂课中,老师创设了丰富的情境,用了一些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如何让学生真正在课堂的学习中“活”起来,这是所有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认真思考、实践的。  

第三篇章:回顾思考  

在评课议课结束,课题组长 贺国财 老师回顾了市“大德育”教学研究中心组成立两年来的各项工作,他用“草根的进步”来形容。他说课题组成员都是来自全市部分学校的骨干教师,在进入课题组之前对品德课程教学涉足并不多,但在研训中心 姚 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自己的摸索,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进步,取得了一定的进步。课题组成员中有六位评为中学高级教师,课堂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有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课题也将进入中期评估阶段。  

随 后贺 老师也谈了课题组成立两年来的思考:如何在彷徨时坚守着对品德课程的这份执着与热爱。品德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学最直接的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所处的地位显而易见,那么在社会日益浮躁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如何在这一方净土上坚守,这是我们需要坚持和考虑的。  

   

一个下午的活动是短暂的,但却是活跃而充实的,我们在热烈的研讨和发言中获得了更深一步的思考。  

走出水北小学,已经是夜幕降临的时候了。我们大家都带着一份感动、一份收获、一份思考踏上了回家的路。  

我们期待着下次的相聚。  

   

(水北小学 供稿)  

昨天访问: 5391  |  今天访问: 17  |  本月访问: 43735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3901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