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193次
时值隆冬,寒气袭人,却抵挡不住常州市杨文娟名师工作室所有成员学习的热情,探索的步伐。近日,所有常州市杨文娟名师工作室成员来到河头小学,品尝品德的精神大餐,寻找品德教学之根。
上午首先聆听了 贺国财 老师执教的《让我们来寻根》 和蒋辉 老师执教的《隔海相望》两节精彩的历史题材的品德与社会课。虽是历史题材,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但两位老师教学时都努力站在儿童的视角,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同时因地制宜,挖掘身边的学习资源,从而拉近与现实的距离,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历史,为提高学生的理性认识和思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贺 老师的课导入部分独具匠心,由本课的关键词“根”的古今演变入手引出赤子寻根故事,从而牵出一条情感主线——“根”是维系家族的命脉,“根”是一个民族的魂。在“追根溯源”一环节, 贺 老师采用角色互换,让学生来当考古学家,安排了考古之旅。特别是让学生动用感官观察从猿到人发生哪些变化、课前参观三星村文化遗址,课上来交流等环节,均体现了 贺 老师的学生意识,用最贴近学生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情,以此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也体现了 贺 老师的资源意识。最后一环节以一首小诗延伸了“根”的内涵,深化了文本内容,提升了情感,把整堂课推上了高潮。 蒋 老师的课堂板块清晰,“识”——“理”——“情”——“行”一气呵成,淡然自定,沉稳大气,言语之间无不透着深厚底蕴。从深情的吟诵牵动情思,关键的追问提升认识,到学生的回答巧妙引导和激励性的评价, 蒋 老师将自身的优势、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课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平等的对话,思想的交流,情感的表达,学法的指导,循循善诱,师生融融!和谐的课堂就在此!
短暂的午餐之后,工作室成员又马不停蹄地进行专业学习。由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的 霍晓玲 老师主持学习《品德与社会教学导论》第六章《教学原则的厘清和把握》。通过学习,更清楚地明白在以后的教学中,作为老师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直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认知与道德发展相统一原则、主体参与原则、动态开放原则和个性化教学原则,这些原则也是检测和评价课堂有效性的标准之一。
紧接着所有成员又例行常规,开展头脑风暴,对上午两节课进行点评。各位成员就各自的研究课题各抒己见,推心置腹,有欣赏,有建议,在交流切磋中,成员们对有效课堂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最后工作室的领衔人,常州市实验小学的杨文娟校长做了精彩的点评。杨校长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教学,认为两位老师都能尊重教材,从“宽度”和“深度”拓宽了生活,呈现了更广阔的世界。接着她又对历史类教学做了指导:作为老师首先要懂历史,方能层层剥笋;其次教学时要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体悟,而不是贴标签,灌输给学生。教学时要准确抓住历史事件,理清脉络,更重要的是形成正确的认识,激发以史为鉴的情感。杨校长的一席话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历史题材内容的教学之窗,让我们明朗了许多。
(供稿:河头小学 贺国财)
昨天访问: 5391 | 今天访问: 611 | 本月访问: 44329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4495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