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在反思中行动、在行动中蜕变---记幼儿园区域活动调研暨课题组活动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146次

为引领全区幼儿园开展基于游戏现场的区域环境创设、材料适宜性及儿童行为观察的真实研究,课题组以建构游戏为突破口,于1012日在住建委幼儿园开展了幼儿园区域活动调研暨“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的实践研究”课题组活动,区教师发展中心的袁英老师及课组成员、业务园长等三十几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困惑篇  

作为一所在建构游戏中并不占优势的幼儿园,师资力量并不强大,硬件条件并不优越、加上班级幼儿人数多、又面临的是新生开学季的工作,该园一度产生了这样的困惑:我们能行吗?在这样的困惑中,她们沉下心来,共同商讨。站在真正为幼儿的游戏做点什么的想法上,意识到:首先要做的就是勇敢面对幼儿园的现状以及与之相伴的自我怀疑,重新认识自己,然后审慎思考、研究和实践“建构游戏”。可以以本次活动为契机,在人员配备齐全的有利条件下,通过上级领导的支持与指导,充分发挥教研的力量,全力以赴。  

行动篇  

该园的行动从两个方面来落实:一是试点班。考虑到新生和班级的人员调动问题,不适宜全园性尝试,于是在中大班各设立了三个试点班。二是提供教研的支持。围绕建构游戏开展了两次大的教研活动。  

第一次教研:建构区怎么创?  

围绕建构游戏的概念、材料的提供、如何创建三方面问题以故事的形式进行了研讨,通过讨论,大家明白了好的建构区创设离不开场地和材料的改革,于是,试点班的老师们依据《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一书中要求,从场地、材料两方面进行了改造。  

场地从小变大、由走动频繁的区域更换到偏僻角落,并充分利用远离过道的空间,经过改造,建构区域比原先扩大了一倍,更便于幼儿建构作品的保存。  

材料从配备积木块、显示图示;提供配件;提供建构想法及信息的动力材料;  

提供书写的材料四方面进行了整改。

第二次教研:教师怎么看?  

建构的环境创设好后,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教师的观察上,为解读标准,通过让教师玩建构材料,引导她们从建构的技能、建构促进幼儿发展、幼儿建构的行为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收获篇  

在本次活动中,试点班的六个班级对课题组的所有成员开放了区域活动,在长达一小时的区域调研中,参会的园长对幼儿园建构区的创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区域的划分明显,建构区的空间创设合理,便于幼儿建构作品的保存;材料的投放丰富,为幼儿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可能;小组学习有计划、有评价……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改变,要闭住嘴、睁大眼,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教师介入的时机和方式;教师的指导策略还需要进一步调整……更多的是抛出问题:区域里的内容是否要围绕主题?建构的技能要不要教?看到幼儿的建构后,老师要如何思考?如何回应?接下去的支持策略是什么?……  

感悟篇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教师们教研的热情还在继续:  

徐老师:听了园长们的点评,我知道了教师的角色是观察者,要重点记录发生了什么事、给予什么帮助,把看到的记录下来,管好自己的嘴、睁大自己的眼。  

严老师;教师可以有干预的意识,但是要根据儿童本身发展的需要作出决定。真正支持孩子的发展,是通过自然的互动实现的。  

蒋老师:通过幼儿的建构活动,我们要相信幼儿的会学习、能发展的,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孩子走到“前台”,我们退到后面,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给予必要的支持。  

林老师:从孩子模仿匈牙利英雄广场的建筑中可以看出:提供有助于幼儿学习的激励性材料是多么重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重收集更多孩子的作品和与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学习资源,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可能。  

下一步的打算:  

1、以点带面,推进其他班级建构区的创设。  

2、进一步细化教师的指导策略,以退为进,从观察入手,在建构游戏中发现孩子的“哇”时刻!  

   

  

昨天访问: 5391  |  今天访问: 632  |  本月访问: 44350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4516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