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金坛区教师发展中心!

常州教育  |  常州教科院  |  邮件中心  |  协同办公  |  返回教育服务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中心>>研训信息>> 文章
解释春风无限恨——初中语文张和忠名师工作室第十九次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123次

解释春风无限恨  

——初中语文张和忠名师工作室第十九次活动报道  

儒林中学 曹舒贤  

530,初中语文张和忠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在金坛市第三中学开展了第十八次活动。本次活动中,由吴丽娟老师执教《十七岁》,朱冬青老师执教《有什么用》,课后,领衔人张和忠老师针对两节课做了有关阅读教学的微型讲座。  

在这个人心日渐浮躁的当下,在一切似乎都在追求高效的时代,能听到两节如此意境悠远似春风拂面的课,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春风释人心头“躁”  

吴老师的课,向来浪漫多情又丰富扎实。《十七岁》很好地诠释了她的风格。一个复杂的年纪(十七岁)VS一个平凡的身份(母亲),一段平常的母子相聚VS一种动人的母子亲情——吴老师用两个板块,两种方法和十四五岁的学生们一起发现了一位慈母。原本略显浮躁的七年级学生,该在吴老师那优雅的教学语言中,读出了自己,读出了母爱。  

春风释人心头“恨”  

朱老师的选文《有什么用》抓人眼球,课堂初始学生内心发出的恨恨之声却让人心惊:书法有什么用?学习有什么用?……最后,朱老师凭其行云流水般的上课风格获得了学生的喜爱:到课堂尾声,他们都能会心地说道:“所有无用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她单刀直入的趣味性导入和大气磅礴的“大哉问”式总结更赢得了与会老师的一致赞赏。  

春风释人心头“疑”  

如果说前两阵春风是课堂上的春风,那领衔人张校长的点评就是教师的一道春风,他点出了读、说、写之间的关系,提示教师关注教学的切入口,并从阅读到底有什么用,阅读解决什么问题,问题与训练怎样设计等几个方面对阅读教学做了深层次的阐述,解决了许多老师的心头疑,心头难。  

学生常忧成绩,恨学习之无趣;老师常忧学生,恨教法之不足。这一次活动,真可谓“解释春风无限恨”了!  

   

昨天访问: 5391  |  今天访问: 1431  |  本月访问: 45149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5315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