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2-12 信息发布:无 浏览量:1163次
“细处见情,微处见妙”
——记叙文写作教学研讨活动在河头中学举行
3月20日 ,根据初中语文研训工作计划,记叙文写作教学研讨活动在河头中学举行,三中片九年级语文教师和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该项活动。河头中学雷宁玲老师与洮西中学史益娟老师各自展示了一节精彩的教学公开课。无独有偶,两位教师所确定的教学内容都是“记叙文中的细节描写”,然而两位教师由于不同的教学风格使得课堂呈现出了各自的玄妙。
雷宁玲老师开首以米开朗基罗的绘画故事导入课堂,引出“细节描写”的知识点,并适时点名其意义,即“细处可以见情,微处可以见妙”。接着展现一组对比鲜明的例文,通过讲解使学生对细节描写有了更深切的理性认识。其次通过一系列课文中曾出现的经典片段,引领学生自主鉴赏,细细体会。最后该老师通过创设一系列写作情境,即提供了结构化的写作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根据相关要求补全文章所缺的环节。学生们通过独立构思填补了所缺语段,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若干优秀的学生作品,教师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并评析。
史益娟老师以开门见山的方式展开课堂教学,“你喜欢更如下哪一个语段?”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很容易做出回答。此时,教师投影有关细节描写的概念,并展示分类图谱。然后教师提供两个可供选择的情境摹写,情境一:“考砸了,老师怒气冲冲地走进教室……”,情境二:“星期五放学路上,我兴奋地……”。紧接着的一个环节,教师与学生探讨,在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人物描写或环境描写等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此环节有助于让学生联系已学内容并进行自主建构。教师在交流过程中提示细节描写的注意点,继而鉴赏课外选文,然后安排情境摹写环节,交流、评析。
纵观两位老师的课,与会教师研讨意见汇总如下:
异中之“同”
两位教师都异常注重材料的比较,让学生自己通过比较,感知优劣;擅长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材料中归纳概念,没有生硬地概念和知识点的讲解;善于联系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现状巧妙创设一系列写作情境;都采用了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有所得。
同中之“异”
雷老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较凝练,没有繁复与拖沓的环节,一气呵成,但是教师过多关注了自己的教,力求知识的完整性,稍许消解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史老师的课某些环节设计还可以更优化,部分环节有功能重复的嫌疑,但史老师的课注重挖掘学生的情感因子,双向交流的环节也较多,更加关注了学生的学。
新课标提倡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同样写作教学也应当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这两节课都较好地处理好了这一点。总之,两位老师的写作指导课又使得写作教学的课题研究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两位老师的注重过程教学,关注知识的呈现方式,重情境创设等正印证了教育家约翰·杜威的名言,“教育的过程就是目的”。
(河头中学 黄刚 供稿)
昨天访问: 5391 | 今天访问: 1439 | 本月访问: 45157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65323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