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快,众行远,厚底蕴,而薄发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8-06-07 浏览量:2149次
独行快,众行远,厚底蕴,而薄发
——阅读,最好的教育(众师行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苏州论坛”)侧记
2018年6月3日—6日,仲夏伊始,在人文荟萃、底蕴深厚的苏州,“阅读,最好的教育——暨全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苏州论坛”如期举行。我们金坛小语一行人,怀着一颗学习的虔诚之心,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研修活动。
6月4日,在洗去前一日到达的风尘后,我们来到了苏州碧波实验小学。正如这所学校的名字一般,一进校园我们就被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洗涤了心灵,随后开幕式上,由碧波学子带来的方言经典诵读更是带给我们别样的苏州印象。上午场,北师大教授肖川为我们带来了讲座《深度阅读的质与量》。肖川教授引用王蒙的名言“一旦不阅读,就容易上了自私庸俗浅薄的当”来说明阅读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作用。他给大家推荐了一些读书方法和许多值得读的名家名著,比如龙应台、李银河、茅于轼等,建议大家研读经典之余,多读读当代有思想的书。聆听完大师阐述阅读,我们又观摩了由东道主苏州碧波实验小学优秀语文教师副校长冯霞带来的阅读教学课《水》。冯霞老师从三个场景“一担水、一场雨、一勺水”出发,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作者语言的独特表达,让学生感悟文章情感的同时掌握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技巧。上午场已精彩纷呈,下午场更是让人不虚此行。下午由福建省福州教育学院二附小语文特级教师何捷老师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校长潘文彬老师带来了《十六年前的回忆》、《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两节课并进行了讲座分享。尤其是何捷老师《十六年前的回忆》这堂课,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独特的教学视角(让学生在读者和作者两个身份间来回切换)、老文新教读写迁移……赢得了在场老师的啧啧赞叹。精彩不止于此,何捷老师随后带来的讲座《阅读教学与用阅读教学》又是一场精神大餐。他引领老师们如何“用阅读教学”来体现学科本位,从内容观、方法观、能力观、素养观几个方面剖析了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应指导培养的重点方向。聆听完大师的分享,本次论坛还设置了学员风采展示的环节,让我们领略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素人教师的魅力。
结束了一天的学习,晚上我们又参加了有意思的阅读沙龙。大家畅所欲言,有的针对白天的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收获,特别是《水》这一课,针对它的情感内核激发了老师们的思想碰撞;有的谈了自己在深度阅读这一块的尝试和困惑,比如让学生在阅读时摘抄生字新词,却变成了机械的应对作业;有的分享了自己对于深度阅读的认识和有效的策略,比如APP小打卡、百家讲坛、小小讲书人……
6月5日的活动流程与4日的类似,但精彩却不落幕。一整天的活动,我们聆听了上海市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朱煜的《半截蜡烛》、浙江湖州吴兴区研训中心副主任盛新凤的《天净沙·秋思》、江苏省特级教师管建刚的《螳螂捕蝉》三节各具魅力的课和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武琼的精彩讲座《聊聊阅读那些事》。这其中盛新凤老师选择了一首没有选入小学阶段学习的古典诗词《天净沙·秋思》,从她所研究的课题“和美语文”出发,引导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达美,也带给与会老师美的享受。盛老师在教学这首小令时带领学生学习“胖读”、“瘦读”的学诗方法,还创新性地引入“创读”的学诗方法,在起承转合、行云流水的教学环节中促进了读写通融。让我们江苏老师最期待的莫过于大名鼎鼎的管建刚老师,初见管老师他害羞腼腆、温润如玉,但一上台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泼大胆、“顽童”一般的教师形象。什么叫“指向写作的阅读课”,《螳螂捕蝉》这一课的教学为我们打开了教学路径:他结合学情目标训练学生概括说话的能力;他摒弃了繁琐的人物分析,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在分析“这蝉”还是“那蝉”时,让学生明白了语句通顺,通只看一句话,而顺要看上下文;在指导朗读时,有时标点需要读停顿,而有时为了表现气氛紧张要吃掉标点不停顿……
6月6日,怀着不舍的心情,我们参观了两所苏州知名小学,也是不虚此行。首先参观的是第三次踏足的苏州市碧波实验小学,前几次步伐匆匆没来得及细细欣赏,幸是没有留下遗憾。从一进校园的星光大道到碧霄楼、粉笔道……参观的一路上都有小小讲解员为我们讲解,让我们倍感惊喜。让我们印象深刻的除了紧挨苏州名胜宝带桥、京杭大运河而带来的人文底蕴外,还有他的科技魅力。碧霄楼里的生物场馆、机器人场馆等仿佛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相信走进这里学习的孩子们是幸福的、充实的。第二所参观的学校是胥口实验小学,这是一所相对来说比较新的学校,到处洋溢着教育现代化的气息。一路上处处可见这所学校的阅读课程特色:崇德楼里的一大面三字经墙、随处可见的学生阅读手抄报作品、阅读家乡长廊、太湖书院、晓窗舞台……另一大特色就是乒乓项目建设,气派的室内乒乓球馆、一流的训练设备都给参观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众师行就是一个众师修行,分享交流的平台,我们金坛小语一行人收获颇丰,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独行快,众行远”的深意。漫漫探寻路,苏式教育的意蕴留给我们慢慢沉淀,等待金坛小语的薄发。
(朝阳小学 祁思雨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