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教育局>>新闻中心>>教育动态>> 内容
省金坛中专:探寻非遗文化,感悟家乡魅力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27    浏览量:1952次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进对家乡的认识,提升文学社学生的写作能力,11月25日上午,省金坛中专天湖文学社师生在校团委副书记钱丽华及语文组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金坛非遗“八卦村”、“东浦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师生们一行首先参观了儒林镇社区教育中心。该中心主任蒋洪伟详细介绍了儒林地方文化和人文历史,儒林紧靠长荡湖,渔业资源丰富,由此产生了籽虾、大闸蟹等地方特产和“放灯节”等地方文化。随后又带领大家参观了儒林鲁墅村。据传村上姓诸葛的人都是诸葛亮的后裔,诸葛亮32世孙诸葛维贤为避战乱于1229年迁徙至金坛儒林后,按照先祖八阵图分别建成8个村庄,由一个总阵和8个分阵组成,开塘挖河,布下疑阵。村周河道纵横有致,排列有序,形成或前后呼应、左右支援,环环紧扣、行动灵活之势。
  如今,“诸葛八阵图村”已成为长荡湖旅游的又一特色景点,其中鲁墅村是保存最为完整的村落。村后建有牌楼,刻有族谱,竖着诸葛亮、诸葛维贤的大型雕像。广场西侧有石楠和桂树排列的“八卦阵”,穿行其中,路路相通,但找不到出口,果然有“迷魂”之象。出村后,师生们又沿着乡间小径来到诸葛维贤墓,墓前的亭中有一石碑,碑上刻着赵孟頫为诸葛维贤写的传文,古墓历经风雨而保存完好,可见族人对其敬仰之情。
  下午,文学社一行来到常州最美乡村——指前镇东浦村。走进东浦村,精致的雕梁画栋,起伏的青砖黛瓦,古色古香的石板路,恍若一沓沓厚重的历史书卷。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丝弦锣鼓”传承人吕余炳老先生向师生们介绍了东浦村的历史和丝弦锣鼓的传承。东浦村丝弦锣鼓虽历经百年沧桑沉浮,其原始曲谱的古韵仍得以完好存续,不仅具有丰富的音乐研究价值、文化传承价值和民俗研究价值,而且具有和谐凝聚的现代社会价值。讲到动情处吕老竟还吟唱了起来,醇厚苍茫又动听的旋律飘荡在这宁静的小村庄,恍惚间,大家的心都微微地失了神。随后,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吕家拳”的传人表演了一套吕家拳,学生们都饶有兴致地学了起来。一个乡间农村竟然有两个非遗,不得不让人赞叹中华文化的博大深厚。吕余炳老先生还带领大家参观了红色博物馆,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军民为抗击日军在东浦村开展的几场战斗。学生们认真聆听,从历史思考中获得深刻启示,从历史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
  该校文学社的师生们边走边看,边听边悟,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采风活动在当天下午3点画上了完美的句号。(省金坛中专供稿)

  

  

  

  

昨天访问: 8227  |  今天访问: 227  |  本月访问: 66742  |  上月访问: 13774041  |  访问总数: 299786908

 

Copyright® 2019-2024 金坛教育服务 苏ICP备06023074号